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人”是怎么不见的》读后感(焦鹏杰)
作者(来源):焦鹏杰    发布时间:2013-12-24

《“人”是怎么不见的》读后感

焦鹏杰

黄玉峰老师的著作《“人”是怎么不见的》,洋洋洒洒几十万言,无不出自肺腑,关切教学,且立意高远,切合时弊,颇有醍醐灌顶之感。在下不才,但对语文教学之理解与黄老师颇有共鸣,读后更是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老师之大语文教学理念,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重积累,轻分析”,让学生能厚积薄发,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背诵总伴随着痛苦,如何在“兴趣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实际中有效实践“大语文”教学观念,予有经验一二。

一曰“多诵”。诵读是小学生学习、积累语文的最有效途径。除平时规定的早读、语文课时间之外,教师应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其中最值得一题的是“品社课”。品社课的课文可挖掘的地方颇为可观,且与经典文学作品颇有渊源。如四年级“愚公移山”一课,品社课上已有白话文的故事介绍,配套材料有相关动画,此时我插入《愚公移山》的文言文原文(有删减),学生读得非常有兴趣,看似艰涩的文章稍加点拨,变成了学生口中的书声琅琅。

二曰“多用”。学习学习,若有学无习,则必有偏颇,必有所失。我们都有这样的语文学习经验——新学词汇,总想着在当天用用,即使使用不当,却也印象深刻,若有所得。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我力所能及地带领学生多使用新学习到的内容。如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我总是会安排学生圈划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之后进行造句,比比谁能在一段话中使用最多的新词,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亲手抄录学生的佳作。有了这一平台,学生积累、使用新词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了,并出现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令其他同学顿生语文兴趣的佳作。试摘录一句:

段小鹏(意指小作者的同桌)的声音“娓娓动听”,唱起歌来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今天一早,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学校,又想大显身手。我立刻“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闭嘴!”

其中,有下划线的为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所习得的新词汇。

除了学生的“多用”外,老师也应该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多多使用学生背过的佳句名段,这往往会起到非常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本班最近新学《在问题中成长的伽利略》一课,分角色朗读时学生都特别喜欢“你这是胡闹!”这一句。在体锻课上,有几个学生正巧在追逐打闹,我便学着书中比教授的语气,大声说:“你们这是胡闹!”除引来阵阵笑声之外,更有学生互相背诵起课文的相关内容来。如是例子,不一而足。

老师的“大语文”教学观无疑是语文教学走出阴霾的一盏明灯,我们小学教师不妨多多发挥智慧,让“语文教学”真的遍地开花,真的与生活画上等号。

2013.1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