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人”是怎么不见的》读后感(龚忠慧)
作者(来源):龚忠慧    发布时间:2013-12-24

读《认识怎么不见的》有感

龚忠慧

最近读了黄玉峰老师的《人是怎么不见的》一书中的部分篇目,让我对毛校长口中的这位语文教学的‘叛徒’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能够成为黄玉峰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课时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灵动的,更因为他在教改的实践中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学生享受心灵的快乐和思想的自由。

本书的字里行间,不时描述着当今教育的各种弊端,与各种令人心痛的案例。对于如今的教育,家长百般抱怨,社会纷纷指责。而面对这些非议,许多教师自己也是心有怨念,无可奈何地抱怨着“大环境如此,我能怎么办?”。但是,在黄玉峰老师身上,这一切则又变成了一种思想,进而成就了他的突破和改变。正如他说的“大环境不好我们可以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并且他也是这样不断践行着。

此外,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作为语老师的黄玉峰老师不仅关注学科教学,他也同样关注学生的身心,这一点在第四辑的几篇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绿色指标”的价值所在。当我读到《做一个和谐的人》一文时,不禁联想到最近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班上来了一位实老师给孩子们上文化课,刚下课,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韩打了小段,还不道歉!”我一听愣住了,小韩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呢?他可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啊!当我赶到教室,只见小韩一脸怒气,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其他同学则是害怕地躲得老远。我把小韩带到办公室询问原因,小韩对我说:“我就是不想听到他们说话,我希望他们都不要说话”。当我告诉他下课就是休息、交流的时间,是大家交朋友的时间,可他却说:“反正我就是不想听到别人的声音!”并表示自己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也不要和别人做朋友,有话就回家和父母说。我顿时傻了眼,纳闷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三个月的接触,以我对孩子的了解,小韩绝对不是一个问题学生,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于是我又一次仔细询问,当了解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是从文化课开始的,我立马明白了的事情的缘由。小韩是个对学习十分认真的孩子,思想也简单,文化课时班上同学有些散乱,影响了他听课,才使他有了上述的负面情绪与偏激的想法。找到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很快小韩的情绪马上就稳定下来,事情也圆满地解决了。

通过这件事,除了让我更加认同文中黄玉峰老师的观点,也更让我意识到小学是基础教育,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个人素养。我也借用黄玉峰老师引用的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真理不怕一再地重复,我还是要说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带着一份真心,怀着一份关爱,与孩子们共同营造一份和谐。对学生的关心,不应该只在学习方面,还应该在心理、生理与生活诸方面。

2013.1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