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我眼中的班主任工作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7-12-07

我眼中的班主任工作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我认为这“官”虽小,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教书的过程中,更要学会如何去育人。只有人育好了,班主任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那怎样做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呢?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更新观念 服务育人

班主任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譬如计划,总结,学生表册的填报,班级日常工作的安排等等,这些工作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我们就把这些当作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或工作重心的话,我们的目光就只会停留在日常琐事上,变成学校的“传声筒”,变成普通的勤杂工,工作就会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的出发点只在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而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学生,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是育人。仅仅停留于事务性工作的班级管理是没有灵魂的,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我们为事务所缠,又哪能有工作和生活乐趣呢?我认为:班主任的职责是育人,最核心的工作是关注和指导学生的成长。育人是一种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正是班主任职责最好的阐释。只有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才会有班主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工作才会有主动,有创意,有突破。你才会时时想到给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心理上的关心,情感上的关怀,地位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尊重,道德上的引导,学习上的帮助。才会有办公室里为学生备用的感冒冲剂,才会有语重心长的交流和沟通,才会有每一个学生生日的祝福与寄语,才会有对后进生永不放弃的执着,才会有辛苦并快乐着的人生体验。

注重细节管理

正如《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说一点做一点,做一点积一点,积一点进一点,进一点创一点,责任心的培养从小事做起,良好班风的形成来自于这一点一滴的责任心。一个班难免有违纪现象的发生,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班主任往往是第一责任人,冲在第一的也往往是班主任。事件的处理中,班主任也一定是尽心尽力,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但假如班主任平时能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宿舍,与学生打成一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许多非常事件就会避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时班级的法制教育,对品行不良学生的引导和监督,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不能被班主任所淡化、忽略甚至遗忘。让不该犯错的学生犯了错,让本该犯小错的学生犯了大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一种贻误。班主任让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一种失职。教育是一种渐变,是一种养成,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铸就好的品质,同样,非常事件的发生也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也同样可以防微杜渐。因此,班主任不是要去当一个“消防队员”,其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常班级管理中把班级的各项事务、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发展目标等细化成点点滴滴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易检查的细小步骤,让学生从身边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真真实实地在平常的小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最终形成自主、自制、自动的班级活动共同体,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

用至爱感化学生的心灵

让每一只小鸟都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这是我们教育的使命。班主任的技巧在于感化,动之于心,而不是倚仗监督,逼迫,强之以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们总是习惯于这样思考问题“让学生去做什么”,而没有养成思考“怎样让学生愿意去做……”的思维习惯;当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目标出现距离时,我们又总是习惯于批评,指责,强制性的校正,而没有先冷静地想一想产生差距的原因,然后耐心地去解开他的心结。有的措施当时可能有效,但学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有的做法反而会“火上加油”,导致事态更加恶化。生硬的教育方式极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师生对立情绪的形成,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晓之以理固然不可缺少,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内省,唤醒自己的情感与良知,主动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周末的作业可以布置为:回家给你的父母洗一次脚;周记的题目可以是:跟爸爸或妈妈说说心里的话;班级的活动可以是:看电影让学生记感人肺腑的台词;还可以指导学生从网上查找资料,比较一下生活的变迁……班主任只有改变枯燥乏味的老面孔,让学生去活动,去亲历,去体验,与学生对话、互动,构建师生之间多重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感动和感悟,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完善。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作为班主任,既要关注班集体的共同成长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向全体,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关注个体,是要看到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让学生有区别的发展。我们的重心往往落在前者,我们强调的较多的是全班同学“齐步走”。培养目标的达成,教育方式的选择,往往只是考虑到共性的一面,且不说教育效果难以如愿,即便都能如愿,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千人一面?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孔子早已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到了今天,我们的教育还能搞简单化的“一刀切”吗?面对学生性格、情感、思想、心理、特长、喜好、体质等各种差异,班主任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必须正确面对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一方面,是宽容学生在某个方面发展的暂时滞后,譬如某些陋习的不时反复,性格造成的社交能力薄弱,某些学科的成绩落伍等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如文娱、体育、美术、计算机、写作、社交等特长学生,要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每一个学生独一无二的。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性格,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班级才会是一个生动活泼,个性鲜明,蓬勃向上的充满生命力的集体。

铸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一句话,有的班主任说出口,学生就能欣然接受,而换了一个班主任来说,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不屑一顾。这是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信任度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对不服从的学生就采取强硬手段,运用手中的权力压服,批评,责令检查,处分,向家长告状,甚至停课,但往往“欲速不达”,学生暂时收敛,但心里不服。遇到再犯,班主任已是黔驴技穷,学生却依然故我,最后导致班级管理的失控。班主任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失去了自信。所以,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拥有自由的管理权,但是,权力的作用却不是万能的。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你,亲近你,钦佩你,敬重你,班主任成为了一个班集体的灵魂,这个集体就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在学生的心里拥有你的地位,让学生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答案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具有的共性特征为:有责任感,有情感,有时代感,学识渊博,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讲究沟通艺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扬雄曾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中问过这样的问题:“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之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成为了学生推崇的模范?”在我们面对学生几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我们是否也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敢于和善于“放手”

班级管理事务可谓繁琐,班主任确实辛苦,但如果你的辛苦只是因为你一个人独揽了班级事务,那么你的辛苦也是低效的,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的班主任为了达到学校要求又怕学生会出错,于是便把学生的工作一手包办。自己以为很负责,但事实上却让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感,让学生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管”也是为了“不管”。 教与管的精华,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那才是班主任的最大成功。优秀的班主任绝非是一个一直徘徊在教室门口站岗督查忠于职守的“警察”。 我认为:班主任要勤下班,与学生一起做好班级工作,但不要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要多动脑筋,多出主意,放手让学生去做能做的事。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我们为班级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益于学生的,只要学生力所能及,就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去尝试,去参与,乃至独立完成。也许结果不一定是圆满,但对学生而言,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难得的收获。试想,一个因为班级卫生不洁,还需要班主任亲自去扫地擦窗的班级,管理会是怎样的无序;一个离开班主任连联欢晚会都组织不了的班级,是不是班主任给学生的机会太少?面对这些,我们班主任是越俎代庖,着眼当前事情的了结,还是运筹于幕后着眼学生的将来能力的培养呢?答案其实是很明白的。

总之,我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有成千上万的方法,但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只要我们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更新观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勤于管理,敢于和善于“放手”,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陆筱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