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
上实附小 刘晓燕
和每个老师一样,我爱我的班级,爱班中的每一个孩子。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调皮捣蛋、粗心大意,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一个个小精灵的天真、活泼、纯洁、善良……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最精彩的书”。一年半的教师工作教会我这句话——用我的诚心去解读每一个孩子的世界。我将它看作为人师者的“本”,它比精致的公开课,奇高的平均分,更高层的学历更为重要。
●诚心捧起它
面对一本新见面的书,有人“拎”起书粗暴地狂览一遍,有人则感叹它的“新”,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拈开扉页找到楔子。低年级的孩子好似“新书”,教师怎样珍惜这段“师生缘”,从目光相触的第一秒就开始了。
母亲在我踏上工作岗位前曾与我谈及她印象至深的一位老师,母亲说那位老师爱每一个孩子,不论那孩子漂亮与否、聪明与否、淘气或者懂事,她对每个孩子都是微笑的。一个充满爱的笑容,让母亲记了那位老师半辈子。
2006年9月,我亲手把我的孩子们一个个领进课堂。他们稚嫩的小脸上有的写着兴奋、愉悦,有的写着紧张、胆怯,而无一例外的是,每个孩子的眼神中都流露同一种情绪——“信任”。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在家有事找妈妈,在学校有事找班主任,班主任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既是“科任老师”,也是“大姐姐”、“小妈妈”。这份孩子之于成人,学生之于老师的信任感是如此浑然天成,它将我第一次放在教师这份职业的光环中,体会到责任与荣耀。后来也总与人谈及对孩子的爱,脑海中闪过的即是那些流露着信任的目光,其实孩子们对我们的信任、尊敬与爱往往更早,也更纯。
他们是一群快乐而调皮的小精灵,让人气恼有时,开怀有时,懊恼有时,惊喜有时。好多次,有孩子脱口而出喊我“妈妈”,我在感到孩子有趣的同时也感到欣慰,原来,我在他们心中和妈妈是很像的呀。
●耐心读懂它
当对一本书“爱不释手”时,必将读全它的每一页,甚至反复阅读。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老师不仅了解他们的缺点,更了解他们的优点。几千年的定势“教导”,师者要善于挖掘“错处”“短处”进行整治、扼杀,却忘了孩子本人的更重要的东西——感情。有心有情者才会看到“愚者”身上的长处,“将才”身上的不足。往往,人之初,性本善,越长越大,心灵的门也就愈关愈紧。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有心与你多呆一会,有意向你多学一些,认定你是真心喜欢他的好老师,利多而无弊嘛!
融融是个特殊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他曾经先后在七所幼儿园中学习过,加上家庭教育比较自由而轻松,他识字写字的基础相对于其他孩子就比较弱。而且这孩子的思维还很跳跃,容易力极易分散,很多时候他的小脑袋里会突然冒出些个奇妙的念头,于是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他母亲曾很诚恳地告诉我,之所以从深圳搬来上海,主要目的就是求学,然而没想到学习内容既多且难,孩子要跟上大家的步伐很累。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发觉融融的理解能力并不比别的孩子差,他的记忆力甚至好过很多同龄人,有些错误给他讲过一遍他绝对不会错第二次,考虑到他写字速度太慢,完成作业所花费的时间是其他孩子的好几倍,于是我主动减少了孩子的字词抄写量。为了鼓励并激发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也渐渐放宽自己的批改要求,只要他能把字抄写在田字格里、不出格,我都给了他个“良”并奖励一颗小红星,出人意料的是融融的字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速度也快了好多呢。不过他在测验考试时依然无法专心,当其他孩子都在认真答题时,他却经常遥望窗外,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多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根本没看,没做,这使得很多次他的分数都是“惨不忍睹”,他母亲为此很苦恼,有次甚至表示为了不拖班级平均分准备转学。当他母亲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原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然而恰恰相反,我真实的感受是沮丧,斟酌再三,当天晚上我便与他母亲通了电话,表示并不想轻易放弃他,而且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如果换了新环境他依旧如此,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就更糟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不想影响班级平均分这个原因而转学的,这于我,也将是一个失败。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远比单纯的教授知识更有长远意义。其实孩子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小动作都将被孩子视作“惊喜”的礼物,带动快乐学习的愉悦。我曾经在融融英语考查合格时奖励给他一本科学双语书,我还记得孩子拿到书时爱不释手的高兴样。平时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也试着努力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赞美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你就为它是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其实,人都是希望被接纳的,老师、学生莫不如此。当我们打开心扉,接纳别人的时候,会感受到满足,会体验到幸福。
●用心呵护它
想起读书那会儿,每过教师节,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礼物都不及你们考个好分数报答我”,当时多少觉得有点假,直到自己终于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后,才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好成绩是对科任老师(尤其是主科老师)最好的回报和肯定。一年级上的期末考试,对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对我何尝不也是第一次呢,记得当时我对同年级的朱老师说“我好紧张啊,怎么感觉像是嫁女儿。”当然,分数只是显示了学生对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健康安全、思想品德也很重要,而且往往不能量化成具体数据,要靠老师用心地呵护,耐心地引导。
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晨晨的外祖父突然得了重病,原本料理孩子生活起居、管接管送的外祖母必须留在天津照顾外祖父,这使得晨晨的父母一下子犯了难,由于工作繁忙,他们一时无法找到接孩子放学的人。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说让孩子跟着我吧,那几天,晨晨每天陪我下班回家,我们一起逛书店、一起吃饭聊天,挺快乐的,与其说是我照顾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陪伴了我。最后那一晚,孩子的父亲把她接走时悄悄留了张交通卡给我,我发现后立即冲到电梯口,硬塞还给了他才松了口气。其实我也明白,家长送礼给老师是想表达一种尊敬和感谢,说实话,我收到他们的礼物时心里也暖暖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被肯定了呀,但是只有把这些交通卡、充值卡、现金券、特产等等统统退回去,我才能真正快乐起来。如果真要把“交换”一词放进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中,我希望是人心换人心,而不该牵扯进太多的直接利益。
●老师也是一本书
每一个老师也是一本书,学生也在“读”,你希望被草草翻阅,不屑一顾呢,还是被细读慢看,回味再三呢?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文化,人不能只有知识而无文化,因为有文化必有知识,而有知识未必有文化;知识教人做事,文化教人做人,我还记得大学校园里的一句标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小学教师的责任。
家长们都很支持且配合我们的工作,也纷纷给予了我们肯定和赞赏。其实,真正该言谢的是我,感谢家长们给了我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让我得以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使我再一次经历了简单干净、纯洁剔透的童年。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