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推进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1-25

推进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小结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要求;更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这些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同创和谐康健,共谋师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徐教委(200318号《关于徐汇区中小学校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实施意见》、《徐汇区教育系统关于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评估的实施办法》、徐教委(20052号《徐汇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评估办法(试行)》,勤于学习与实践,梳理各种关系,健全和完善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比较科学、完整、互动、透明化的管理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积极实施校务公开

200111月开始,学校贯彻《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拟订了“校务公开内容的实施办法”(七条,涉及17项内容),学校开设了专门的“校务公开栏”,将涉及校务公开的内容,在教工大会告知,还在校务公开栏按照规定时辰张贴。在校务公开栏上公示的项目内容有:师生伙食费开支;大件物品开支方面的食堂煤气灶大修情况、厨房改建项目;评优评先进方面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3%晋升职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等;年终考核优秀指标、学校实施计划、考核优秀结果等;岗位聘任方面的校内外招募语言训练师、运动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以及专项训练辅助师信息等。与此同时,建立了校务公开栏记录本,将公开的内容作下记录(详见“校务公开记录本”)。

2、注重全员培训,提高参政议事能力

为了有效整合教职工的智慧资源,提高教职工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自觉性,学校从2004年开始,对教职工进行培训。

1)基础培训。抓住新一届工会成立和教代会主席团成员、教代会提案小组成立,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教代会基础知识培训。

2)专题培训。为了帮助教代会代表更好的参政议政,履行职责,一般在教代会召开当日,工会干部总会选择与议程相关的内容对代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3)随机培训。结合学校一些具体案例,开展培训(如:关于“公开透明”,工资单是否应该公开?啥叫“以人为本”,这个“人”是谁?学生为先还是教师为先……)

4)系统培训。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全员培训,探讨学校共同的行事理由——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干?学生正在得到合适的服务吗?我们这个共同体的义务是什么?这个共同体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我们怎样才能使工作做得最好、更好?重建学校新领导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建构理性的思维方式,接受“基于事实”、“主动反思”、“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集中培训后,开展“写你所想的,做你所写的,查你所做的”行动——每个教工以各自工作范围内领导者的身份,编写质量标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过齐心策划,形成了学校“质量管理手册”、编写了从校长到社会化保洁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使学校的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教职工民主参与有机整合,形成运作机制。之后,学校组织内审、外部审核结果我们都及时公开通报,让全体教工知晓,让全体员工明明白白参与管理并且营造“制度面前讲规范”、“基于事实”、“追求卓越”的管理氛围,为校务公开、体现公平、公正,为学校民主管理、开放办学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作了制度保障。

通过多种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大家认识到:校务公开尊重每一位教工的权利,更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实施学校重大改革决策公开、重要政务公开、管理事务公开、干部人事工作公开等等的同时,迁移关注到我们的顾客——家长的知情和参与的权利。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册》、“家校之窗”、请家长来校观摩教学活动、共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组织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座谈会、每学期做满意调查并在全体家长会上作分析汇报等,公布收费项目、每日中午菜单,互通家校信息,公开校务,尽可能让家长放心满意。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水平,明确目标抓重点、抓常态。在梳理了各种关系之后,学校进一步明确校务公开的工作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按照徐教委(20052号《徐汇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评估办法(试行)》文件精神,规定了15项内容为校务公开的常规内容,明确时间节点、信息提供的责任部门,公开的方式与途经,使校务公开制度化,保证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职权范围之外的校务公开的内容通过总分校的校务公开栏、学校校园网络等形式和渠道及时公开。

3、营造互动参与氛围,同创和谐校园。

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引领下,学校管理由科层式向参与式发展,管理层和教工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思想交流与沟通,让集体中的每一分子都能保持一种愉快心态,全身心投入所担当的工作,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我校教工自觉关心我区我校特教的发展定位,共同寻找学校在徐汇、在上海、在全国特教的位置。每位教工制定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找到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最佳位置,增强校荣我荣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自教代会组建以来,代表们依法对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调整教职工伙食费标准、教职工福利费使用方案、教职工职务评审费支出办法、“学校中层干部聘任方案”、“学校骨干教师评审办法”、“解决教职工电瓶车在校充电”等行使审议通过权;《创和谐文明校园——学校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学校学期工作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和经费预算报告(每年都做)等开展讨论,对党政领导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评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利益的冲突,教职工的“参与表达”意识越来越强烈,学校如何对待“利益整合”也会遇到许多的难题。比如,教工骑电动车多了,能否在学校充电?就引发出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公私要分明”,有的说“这是凝聚力工程”,到底采纳谁的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一是人本,二是全面,三是协调,四是持续。我们认识到,“以人为本”是以平等的全体人为本,是以多数人为本,以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为本。全面最需要协调,协调是全面的保证。虽然注重全面,要素多了,参数多了,难以协调,但和谐是在逐步消除各种不合谐因素的过程中达到的。况且教职工对自己主人翁地位的理解是具体的,往往在自己实践的范围内去判断自己的地位,所以在学校各项实践活动中,必须要有民主管理的渠道,意见发表的地方。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就是引导教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通过教代会这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民主渠道,讨论协商,以此畅通教职工利益表达的渠道。保证教职工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最终协调内部关系,化解内部矛盾,维护学校共同体的合法权益。

教职员工的充分参与,有助于形成共识,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使教工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对事不对人;“问题”即“资源”,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主动找问题是为了更好改进,追求卓越;重视倾听、对话、分享……增长智慧,让学校无形资产增值。

我们的两点体会:(1)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根本目的,不只是建立一套关于学校管理的文本制度,而是要确立一种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基础的人本文化价值观,要“目中有人”,要把学生和教师视作学校管理的主体并将其成长和发展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2)真正有效的学校民主管理最终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与成果之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