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小结
本学期我们仍以“关注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兴趣教育”、“分层教学”,以数学教学前后测的练习设计和数学教材修改意见为切入点。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各备课组制定好教学计划,抓好课后反思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能力。按时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的完成情况。
二、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
根据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本学期我们仍参与教研员黄琰老师的市级课题“构建网络监测系统实现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改进的研究”以及“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前测与后测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为校本培训的主题,5月底,教研员还推荐我们参加了市教材编写组组织的小学数学教材四上配套练习的编制工作。
根据本学期的主题,我组教师先后学习了《上海市小学低年段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等有关著作。之后,定期由组内老师对相关文章进行导读,并在各年级组内确定实施前后测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认真做好前后测的统计,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二年级备课组还根据本学期教材知识点确定相关内容进行了评价测试的尝试。
三、重合作交流,坚持修炼,强化认识
这是各年级以“小学数学教学前测与后测设计”为主的课例研究内容
年级 |
执教者 |
教学内容 |
一 |
魏晨香 |
《两位数加一位数》 |
二 |
赵燕 |
《三位数的减法(横式)》 |
三 |
陆筱盛 |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
四 |
贾靖宇 |
《小数加法》 |
五 |
吴军华 |
《三角形面积》 |
为达到因材施教给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本次的课例研究除了撰写案例,还要求每位教师制作微课堂。
4月,数学星级教师展能课如期开展。我组的蒋老师《解决问题》一课的引入部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层次性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钱老师在《周长》一课中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设计练习时我还考虑到评价机制,有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且配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便于操作。由于我们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5月初,校领导推荐我们作教研活动展示,我们围绕期中考试分析、微课堂的制作及当月的热点话题“论学生的举手现象”三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当月,我组蒋海静老师参加了区“新苗”杯教学评比,并顺利进入复赛。
本学期,我组继续参与小学数学教材的修改意见收集工作。这项工作对
通过一次次专项研究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同时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不足之处
1、继续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的更高提升。
2、科研课题探索研究与平日教师地教与学生地学紧密结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