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华理学区化办学三年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01-05

华理学区化办学三年规划

2017.9-2020.8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议》和《徐汇区推进学区化办学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探索华理学区化办学机制,打破校际间原有的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融合共享,促进学区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建设目标

通过整合华理学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区内各成员单位的教育教学共研、特色课程共享、学区文化共建,全面提升学区内各校的办学质量,逐步建成一个和而不同、共享共赢、多元发展、理工见长的学习共同体。

创建分目标为:

1)组织运作与治理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学区化办学的章程与制度。

2)课程共建与共享方面,积极探索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课程,逐步形成和完善华理学区的特色课程群,搭建学区内良性互动和展示平台,构建适合学区课程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3)教师发展方面,借助高校教育资源的专业优势,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效。探索学区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学区内的辐射作用。

4)特色建设方面,围绕总目标中提出的“多元发展、理工见长”,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序开展具特色活动,形成华理学区创建特色。

三、学区创建的现状

1、过去三年来取得的成效

1)建立了华理学区的运作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职责分工明确,运行机制顺畅。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了中小衔接探索,初步形成了几门具有学区特色的课程,共建共享,收到实效。

3)以大学资源为依托,以学科工作坊为重点,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4)根据学区特色与各成员学校的特点,实现了学区硬件的共建共享,优化了学区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2、存在的不足

1)由于成员校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与目标,在学区创建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调学区与各成员校之间的各方面冲突,暂为制约学区深入发展的障碍。

2)学区目前开展了众多活动,如何将这些学区活动与各校常规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这些活动的持续性、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问题始终是学区创建过程中的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4)由于华理学区的成员单位数量相对较少(中学2所,小学3所),不利于广泛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对各成员学校的纵深发展形成制约。

四、主要创建内容

1、进一步探索学区德育新途径,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区本课程建设,借助大学与社区资源的优势,逐步形成和完善华理学区的特色课程群,积极探索大中衔接、中小衔接的课程,构建学区课程共建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3、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学区内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学区内的辐射作用。

4、进一步加强学区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促进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专用室的使用率,认真开展好学区科技节、读书节、“两奖”评比等活动,共同培育华理学区文化。

5、建立与周边学区之间的学区联盟,初步探索学区共建各项活动。

五、运行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华理学区的治理体系。

总结过去三年的创建经验,发挥华理学区主要成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吸纳凌云社区、学生家长群、社会团体、华东理工大学的优势资源,共同参与到学区的治理过程中,体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继续修改并完善《华理学区化办学工作委员会章程》,以学区章程为依据,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推进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常态化的平等合作,坚持中心组成员的每学期至少两次的例会制度。

(二)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机制。

1.本着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学区内各单位的场馆、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深层共享,如梅园中学航空特色科创室,华理附中化学创新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和生物创新实验基地,华理附小的五子棋教学和启新小学的书法室等,实现对学区内其他成员单位的开放,并形成校本课程。

2.借助大学的场馆、实验室资源,开展中、小学生参观与体验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区资源管理效能,创造条件建立学区课程资源平台、场地设施共享管理平台,提高资源共享率和师生受益面。

4.继续推进学科工作坊建设,深入探索学区内各学校名师互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共享的管理机制,在目前6个工作坊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个德育工作坊。

5.继续开展大学教授进中、小学校园计划,不断拓展讲座内容,丰富形式,逐步形成学区整体规划、统筹实施机制。

6.注重教师的区本培训,充分借助大学特色教师的优质资源开展沙龙、论坛等特色专题实践活动,提升培训实效。

(三)进一步健全教师柔性流动制度。

1.制定《华理学区教师“蓄水池”计划实施方案》,合理使用学区教师编制,实施学区内优秀教师的蓄水池计划,尝试破解学区内优质教师校际柔性流动的难题。

2.实行学区内互补代课、跨校兼课、学区带教等实质性措施。

3.加强流动教师的考核,在职称评定、荣誉评选上向骨干教师跨校流动倾斜,提高学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EAST课程体系。

EAST课程是体现华理学区工科见长与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其中EAST分别代表的含义是:Eengineering)工程,Aart)艺术,Sscience)科学,Ttechnology)技术。从整体上来看,英语单词“EAST”也是“东方”的意思,EAST课程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从细分来看:

工程类课程(E)主要有《工科》《工程伦理学》《理化创新小实验》《生态实验》等,这些课程的开发都是基于基础型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两者相互联系,并对基础课程形成有益的拓展与补充。

艺术类课程(A)主要有《书法》《扎染》等,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彰显东方文明,此类课程可以提升师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精神,营造浓郁的学区艺术氛围;

科学类课程(S)主要有《理工小博士》《航空特色科创室》《生态种植园》等,通过科学小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展示平台,为学生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尊重科学的科学素养;

技术类课程(T)主要有《手工皂的制备》《护手霜的制作》《防晒霜的制备》《果蔬农药残留检测》等,此类课程对学生书本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学区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华理学区的自身特点,继续探索大、中、小学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方面的课程衔接,比如加强学区教师的联合教研,以学科工作坊建设为抓手编写几套区本衔接课程,继续开展学区范围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继续开展中学生参与大学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等。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调动,组建新一届的华理学区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及相关运行机制,设立秘书1名。

根据华理学区章程规定,形成学区管理机制,明确各单位在学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华理学区的健康发展。

2、经费保障

根据华理学区化办学的实际需要,以上级下拨的学区专项经费为基础,以项目推进方式开展学区化办学实践,注重学区经费的合理使用。

3、师资保障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合理使用新增的教师编制,为教师柔性流动奠定基础。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7920182月)

1. 完成新一轮学区化办学三年规划的制定。

2. 完成华理学区第二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人员结构调整。

3. 认真梳理第一轮学区创建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针对新三年规划,发扬优势,改进不足。

4. 建成工科创新实践基地,并初步向学生开放。

5. 编写学区特色课程的区本教材,为学区特色课程的开设提前做好准备。

 (二)推进阶段(20183月—201912月)

A.学区特色课程共建与共享

本着学区共建、共享的原则,各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与新开发特色课程齐头并进,成熟一个开发一个,陆续开发以下区本课程:

1.华理学区《理工小博士》共建共享课程。(华理附中、华理附小)

2.华理学区《工科创新实践基地》共享课程。(华理附中)

3.华理学区《扎染》共享课程。(华理附中)

4.华理学区《工科伦理学》课程。(华理大、华理附中)

5.华理学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华理大、华理附中)

6.华理学区《(工科/物理)科学小实验》共享课程。(华理附中)

7.高中生参与大学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类课程。(华理大、华理附中)

8.华理学区《生态种植园》共享课程。(梅园中学)

9.华理学区《航空特色科创室》共享课程。(梅园中学)

10.华理学区《书法》共享课程。(启新小学)

11.华理学区《五子棋》共享课程。(华理附小)

12.华理学区《儿童经济学》共享课程。(上实附小)

13.大、中、小学的学段衔接类区本课程的研发。(各成员单位)

B.学区特色活动联动

发挥学区内各校原有特色活动的辐射作用,积极联动周边,使特色活动最大程度服务学区内的所有中小学生。学区科技节、读书节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其他为每学期的常规活动。

1.华理学区科技节。(各校轮流举行开幕与闭幕式活动)

2.华理学区的中小衔接活动。(以各工作坊为主)

3.华理学区读书节活动。(华理附小)

4.大学教师学术讲座进课堂。(华理附中、华理附小)

C.学区师资队伍建设与流动

学区“两奖”评比活动为每学年一次,其他为每学期的常规活动。

1.华理学区“两奖”教学评比活动(上实附小负责)。

2.开展华理学区学科工作坊活动,发挥学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学科工作坊的学术沙龙、集体教研等活动,切实促进学区内相关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3.华理学区借助大学教师资源,对有需求的成员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

4.华理学区尝试开展校级间的特色教师、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形成机制。

5.探索学区内的校本自培与互培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D.学区联动与交流

1.华理学区与长华学区探索开展学区联盟和共建活动。

2.每年做好学区化办学的阶段性总结与交流工作。

(三)总结阶段(202018月)

1.对华理学区的创建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2.对学区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文字与书面成果进行总结,建立区本课程群与区本教材集。

3.开展华理学区的学区化办学经验展示与交流活动。

 

华理学区化办学工作委员会

20179

关闭窗口

| 城市学校少年宫 |新生报名|招生管理| 网站管理 | 后台管理 | 联系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您是本网站第登陆用户
地址:徐汇区天等路75号 邮编:200237 总机(学生求助电话):54292687转各分机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建议采用1024*768的分辨率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