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从预防开始
作者(来源):卫生室 2019-1-3
1月份天气越加寒冷,市民应重点防控流感、猩红热、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病毒感染性腹泻,谨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此外,高危人群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节气养生本月将关注小寒和大寒。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包括流感、猩红热、水痘等,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要注意防控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足够的水分、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 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浑浊的场所,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学校教室、宿舍等场所注意通风。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遮掩口鼻。遇到发热或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就诊中应佩戴口罩,避免接触传染病病人以防交叉感染,回家后及时洗手。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
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
●做好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的定期消毒。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猩红热
猩红热是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蜕皮。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3-9岁儿童易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
预防措施
●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确诊后隔离治疗。
●室内注意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用来苏水擦拭进行及时消毒。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液和粘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
患者自出疹前1-2天到疱疹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多见于儿童,冬春季高发,容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简单来讲,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水痘,那么对水痘没有免疫力的家庭成员与患者接触后,每10个人中就有7-9个人可能会被传染。
水痘虽在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但得了水痘后会感到瘙痒不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得水痘了怎么办
●应立即居家隔离,注意休息,且同时报告学校。水痘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
●患者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进行定期消毒,保持居室通风。
●保持患者双手清洁,勤洗手,剪短水痘患儿的指甲,以免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就不会感染水痘。
●少数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为轻微,出疹较少,发烧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家长可以带1岁以上的宝宝至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推荐在12-18月龄接种第1剂,4周岁接种第2剂。
2014年8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居住在上海的宝宝可免费接种水痘疫苗。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发生病毒感染性腹泻怎么办
●居家隔离,注意休息。
●规范化处理呕吐物。
首先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巾,如厨房用纸,清除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再使用84消毒液(5%的84消毒剂与水1:24配比),对污染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拖拭消毒,处理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饮食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食物充分加热,在外就餐时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鲜类水产品等食物。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餐饮店应对新进食品从业人员做好食品安全培训。
三、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冬季易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不当使用燃气热水器是重要中毒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
●建议居民选购平衡式或强排式燃气热水器来替换烟道式和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更换使用超过一定年限的热水器。热水器应安装于向外通风良好的地方,绝不能放置于浴室或卧室,确保废气排放至室外。
●每次使用前,要检查确保安装热水器的房间窗户打开,通风良好。使用时应开窗保持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刮风天气发现安装热水器的房间倒灌风或热水器从烟道倒烟时,应暂停使用热水器。
●要经常检查连接燃气热水器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严防漏气;热水器使用时突然熄火或突然出冷水,应迅速关闭,待专业人员检查后再用。
五、心脑血管疾病
低气温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使血流不畅,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所以寒冷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在冬天需加强防护。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适度运动
冬春季节最佳的保暖温度是12-20℃,有利于血管收缩,尤其有利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避免血管过度舒缩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寒冷季节可以选择在家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运动;如外出锻炼建议在上午10时以后,太阳出来了,环境温度上升后再出去锻炼。
●平枕休息,慢慢起床
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早上刚醒来,身体的各系统从半休眠状态慢慢苏醒,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血管收缩和凝血物质增加,容易出现血栓。醒后猛起身,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建议早上睁开眼睛后躺在床上养神3分钟,慢慢坐起来,斜靠3分钟,穿衣服,坐在床沿3分钟,然后站起来。
●睡前热水泡泡脚
每天临睡前泡脚可以驱除寒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内循环。但水温不宜过热,40℃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久,控制在10-20分钟。
●洗漱不宜高水温,用温水洗脸
洗澡水温勿过高,洗澡前后及洗澡时如果环境和水温差别太大,会使血压波动太大。另浴盆较深的话,水压升高会造成血压上升,建议只浸泡到胸部以下。
●用药按时遵医嘱
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六、节气养生
1月节气将从冬至很快进入小寒(公历1月5日,农历十一月三十)和大寒(公历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五)。
小寒和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二个节气,“寒”字表明进入了一年中的最寒冷季节。谚语云:“小寒大寒,冷作一团”。冬日养生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² 衣:暖头暖足暖背部
在小寒大寒时节,可要说说御寒保暖。民间一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
如果只是穿的很暖,而不戴帽子,热量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所以帽子不能少。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较低。脚部受凉会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千万注意脚部保暖,保暖鞋、厚袜子穿起来。背部也是要重点御寒部位,背部保暖不当,风寒容易侵入,这对患有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可不得了,所以不妨穿件背心抵御寒冷!
² 食:温热滋补加能量
“秋收冬藏”,寒冬时节需要在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1、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饮食上可以适度地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虾、乳类、豆类等,还可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糯米、桂圆、羊肉、牛肉。适当增加芝麻、核桃、杏仁、栗子等坚果,以及生姜、大葱、辣椒、桂皮等温散风寒的食材。生、冷、油炸类食物可千万要少吃点。
2、入冬多煲汤,寒气跑光光
冬季晚餐时煲上一锅荤素搭配的汤,有选择地放些当归、黄芪、山药、枸杞等材料,既暖胃,又增加营养摄入。
3、夏饮绿,冬饮红
冬天喜欢喝茶的朋友可选择红茶,红茶性味甘温,可温胃驱寒、帮助消化,还可加些牛奶、糖,自制美味奶茶。
² 住:早睡晚起调空气
一入冬,适宜早睡晚起,最好在23点前卧床,就可在子时(23-1点)进入深睡眠,中医认为子时的睡眠效果最好,也是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加点艾叶,用力揉搓脚心,可改善睡眠质量。
午时(11-13点)要小睡,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不能睡觉,可闭目养神,或保持安静状态,也能补充精力。
冬季长期待在空调房中,空气不流通,注意早晚室内通风换气;室内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使用加湿器。
² 行:适当运动晒太阳
1、寒冬时节要多晒太阳
首先,晒太阳会使我们暖和。其次,晒太阳可以补钙强筋骨。阳光中的某些紫外线能够使我们的皮肤将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摄入钙质被人体吸收需要维生素D,如果维生素D不足,补钙也白补了。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晒太阳还能缓解冬季情绪抑郁的情况,让心情得到舒展;能改善失眠,在白天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让它到晚上多分泌一些,有利于睡好觉。
2、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机体的抗寒、抗病力
运动时不宜过于激烈,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
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建议在运动前,先做一些热身准备,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以加强气血循环,温暖全身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