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家校互动,共享温馨
作者(来源):吴爱琴    发布时间:2010-11-06

家校互动,共享温馨

                 吴爱琴

投身于教育事业,我觉得除了靠满腔热情外,还要拥有执着于思考的心。于是,我每天插上思考的翅膀,承载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我爱学生,我想为他们创造一个能为之骄傲并能获得家一般温暖的集体。

我想,当下教育的构筑,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互相渗透和牵连的动态教育。这三个维度的教育,每一个维度的教育呈现都会受其他两个维度的牵制或是推动而产生负向或是正向的效果。作为一个学校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在我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所产生的影响,利用好了,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促进,能让学校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忽视了家庭教育,那么,这种忽视可能会阻碍甚至逆向影响我的学校教育。

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一个不可撼动的共同目标——为了孩子的明天能更好。但是,这里所谓的“好”,我和部分家长在理解上肯定会存在分歧:作为教育者,我认为这个“好”就是让孩子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人,而家长则可能把这个“好”诠释为高分数、好的工作和出路。也就是说,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天,我就处在了一个理想和现实冲突的风口浪尖上。如果我“一意孤行”,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家长走家长的路,那么,某一天两种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的事在所难免。089月,上实附小翻牌成立,学校开展“特色班”创建活动。我决定以此为契机,打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那扇无形却有点神秘的大门,为自己的班级设立了争创“家校互动”特色的目标。我把班级即一个家庭的概念扩大化,这个家的构筑除了我的学生和我之外,还有学生背后的各个家庭。我要让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能融入到我和孩子们的学校生活中来,共同承担风雨,一起享受硕果。就这样,通过点点滴滴的交流,很多家长慢慢理解了我的教育理念,而我,也在不断地寻找着一个平衡的支点。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学科教学必有学业压力。当这些压力作用于这些稚嫩孩子身上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其实是最理解他们的一个人。而且,我明白在孩子背后的家长也承担着这些压力。那么,用什么来平衡或者说削弱这方面的压力呢?那就是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众人的智慧通过碰撞可以创造奇迹。当我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孩子和家长的同时,他们回报给我的同样是一份厚厚的爱。通过和家长们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们决定把家校互动具象到课后的校外活动中去。于是,我和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西方万圣节的晚上,集合于学校,进行“万圣节之夜”的活动;又为了锻炼他们的数学口算能力,在某一个周末,来到学校的大操场展开一次“谁是算二十四点的大王”的较量;还为了迎合“迎世博”,渗透美术教育,教孩子们画海宝……这一切的付出,我和家长们都无怨无悔,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家,那就是这个班级,我们都有自己所爱的人,那就是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让这些孩子在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小憩一会儿,享受玩中学的乐趣是我和家长们的终极目标。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也更走近孩子和家长,家长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会思考“学”和“玩”之间的相互关系。总而言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的“家校互动”让我们班级在各方面不断提升。终于,08学年末,我们班的教室门口成功地挂上了“家校互动”特色班牌!

何为“温馨”班级?孩子、家长和我,一个都不能少。我对孩子和家长的爱和责任,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的感恩,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对老师的理解,也一个都不能少。

关闭窗口



WechatIMG62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