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引入优质资源,创建区域品牌——徐汇区上实附小发展报告 - 内容


引入优质资源,创建区域品牌——徐汇区上实附小发展报告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02-28

引入优质资源,创建区域品牌

——徐汇区上实附小发展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前身为梅陇三小, 089月,学校委托上海实验学校管理,更名为“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上实附小”)。经上海市实验学校推荐,徐汇区教育局任命,时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小学部主任毛福敏同志来校担任校长,原任校长谢静璐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092月,由张晓群同志接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582人。共有在编教职工48人(其中2人编制在实验学校),在岗46人,退养2人。 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学历25人,占53%;硕士1人,占2%;专科15人,占33%;中高3人,占7%,;小高19人占41% ;党员11人,占24%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27人,占59%

学校更名后所获荣誉(列表):

日期

奖项

组织部门

2010.01

09年度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综合奖

区教育局

2009

09年徐汇区“文明单位”

徐汇区人民政府

2009.12

2008-2009年徐汇区法制教育

特色学校

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01

我校“健身舞”荣获

徐汇区“艺术特色项目”

区教育局、

区艺术教育委员会

2009.11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上海市布点学校

市体育局、市教委

2010.01

09年教育系统新闻报道工作先进集体

区教育局

2010.03

09年区优秀少先队工作集体

区少工委

2010.01

09年教师发展达标校

区教育局

学校自08届一年级起实行区域班与就近入学的地段班双轨制办学,每年同时各招收2个班级:就近入学的适龄儿童编为地段班;面向全区招生的适龄儿童编为区域班。

往年招生,附近对口地段的居民舍近求远,弃校而去,使得学校生源逐年流失。令人欣喜的是:学校翻牌不到1年——09年招生,对口地段迁回孩子户口数累计达31人,使得新生报名人数陡增。区域班报名人数由08年的150人增至250人。一些家长由原先的“弃校而去”变成了如今的“心向上实附小”;学校由之前的“担心生源流失”变成“担心承受不了”;原先对学校前景感到失望并已经打算跳槽的教师也安心了。09719的《解放日报》刊登专题报道《梅陇三小:从“招不到”到“收不下”》。

二、       成绩与经验

(一)   目标与管理

1、认真调查梳理,全面分析现状

学校更名以后,对原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建于1995年的原梅陇三小地处徐汇、闵行交界处,属于区域内的薄弱学校。周边居民因享受不到徐汇教育的优质资源而颇有微词,区人大代表几次提交议案,迫切要求提升区域办学水平。就学校自身发展而言,与063月制定的梅陇三小“三年发展规划”中的“把学校办成周边地区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有较大距离,总目标中的“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科学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德队伍”亦成效不大。学校管理基本围绕行政指令运作,缺乏立足校本的系统的思考与实践(或许有学校管理问题,或许也有规划年限内校级领导更替的原因)。一些教师工作勤恳,但自我定位不高,还有相当部分教师安于“收入不少有实惠,热情不高有课上”的现状,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教学的水平能力很一般。最终导致学校的生源流失高达50%以上,且有加重之势。

2、教师发展为重,德育实践为先

084月,市教委张民选副主任在出席徐汇区教育局与上海实验学校的签约仪式时对翻牌后的上实附小给予厚望:委托管理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个学校,也不是改一个校名,而应着力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希望上实附小根据本地域实际情况,花大力气致力于“最出色的现代学校”的建设,成为能让老百姓心仪的学校。

学校充分注重上海市实验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本地域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于086月,拟定了委托管理办学方案,提出了上实附小办学目标:“全面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实行课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评价整体改革,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努力把学校办成有实验特色的、在徐汇区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公立小学——三年办成梅陇地区品牌学校,五年办成徐汇区品牌学校”。(该“方案”着眼于“托管”目标与模式,不同于“办学规划”,并且是在对原“梅三”校情缺少充分认识、对教育局属地化管理模式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拟定的)。随着“托管”的进程,学校逐步修整“方案”,以提高其科学性和适切性,同时将办学目标纳入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内,作为阶段目标予以落实。

08学年为翻牌第一年,学校确立起步计划:“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以教改实验为抓手,以学生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为创建徐汇区的品牌学校开好头,起好步。”学校一方面全力美化校园环境,构建有效的德育课程,创建“孩子喜欢的学习乐园”;一方面以“四课制”、“教研论坛”、“特色教师”为平台,着手建立校本培训新格局。08年,学校获得了“办学绩效评估‘单项优秀奖’”,给了全校上下极大的鼓舞。

08学年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后,09学年提出:“借助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坚持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管理以教师专业提升为本,不断改善、优化办学功能,努力创建梅陇地区品牌学校。”学校以德育实践为教育轴心,以教师发展为重中之重,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系列,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如,增设了“研训‘六个一’”等)。09年,“教师专业发展达标校”、“办学绩效评估‘综合优秀奖’”、“上海市足球布点学校”、“‘健身舞’特色项目”等荣誉的先后获得,显示了学校正在接近特色办学的目标,藉此,上实附小也已在梅陇地区声名鹊起。

3依法规范办学,落实制度建设。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努力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学校执行校长负责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及职责,同时,将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做法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以制度规范校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保证公开的“真”和“实”,明确规定把学校工作的重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坚持以教代会、公示栏为实施校务公开工作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学校每学期召开专题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对学校重大的事项认真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如:学校发展的规划、教职工的工资改革方案、学校经费的预算调整,教职工的奖金福利、评优推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等学校重大政策方案,严格公开程序。工会则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凝聚力工作。学校先后整理、修改或重新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师德奖惩条例、教研组长考核制度、特色教师评选办法等)。08学年始,我们还就管理体制作了改革,理顺了备课组与教研组的隶属关系,增设了年级组长这一管理层。学校已建立起了科学、民主、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校长室、教导处、后勤总务部门等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工作效率高。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已经形成“党组织监督、校长负责、工会实施、群众参与”的格局,成为实现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正在上实附小逐步形成。

中层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学校对此十分重视。首先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修订了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及年度述职测评制度,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积极宣传,中层干部应该具有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能合作、会协调、勤奉献的特质;其次,以中心组学习为途径,加强学习,并以项目落实等任务驱动的方法,在实践中锻炼;第三,开展谈心活动,经常与中层干部交流,了解其思想现状,知晓其在工作推进中的想法、困惑、困难,及时指导,帮助解决,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测评进行反馈、反思,既注重思想建设,又重视实务培养,学校的中层干部在不断地成长,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 党的建设

1、思想建设

学校党政领导坚持以多样的形式组织行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教职工等各层面的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经常性教育活动是继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形成的长效机制。党课活动是党支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校党支部工作的亮点之一。党课主要的形式有党政领导主讲、党员教师合讲、专家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党和国家重要的文件导读、教育发展规划、先进榜样事迹宣传及各类学习体会交流等。

党支部结合文明单位的创建,结合“为人、为师、为学”主题围绕市、区“师德规范”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挖掘身边榜样,宣传校内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组织各层面讨论形成校本师德规范。

读书活动是学校党支部以学实活动整改项目为契机,与学校教职工读书活动整合的重要工作。读书活动以“抓业务、提师能”为目标,由党支部向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书籍,而后组织导读、测试、展示、论坛等活动。

2009年,学校获评“区文明单位”称号。

2、组织建设

党支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党建“一二三”格局在学校中的落实。党政密切配合,在明确学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各司其职,规范管理,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党组织、工会、团队等机构健全。支部重视各个层面党员力量的配置和管理。党员们在各个项目组、教研组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落实“三先”、“三高”的要求。党员责任区、带头担任志愿者、与教职工结对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组织发展中,支部遵循在业务骨干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骨老师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的同时,在党员中努力培养业务骨干。陆明花老师获得区骨干教师称号及中学高级职称;钱美琪、吴文静老师获得校特色教师称号,吴文静老师关爱学生的事迹还在区域网上展示,树立了新时代党员的形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以《党组织依据青年教师新特点新情况进行培养对策的研究》为主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在研究中强化意识提高能力。

学校党政领导注重对制度执行力的关注。在学实活动整改阶段,每一位党员参与到一系列制度的梳理、修订中。经过初步拟订、专题讨论、完善修改,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党支部建设制度,如党员学习制度、谈心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

3、作风建设

党支部十分注重班子及干部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加强中心组的学习,强调立足岗位,落实“三带”,同时着力体现集体领导,个别酝酿,程序规范、过程清晰。学校校级干部的意见征求、述职述廉;工会主席述职;后备干部推荐;评优;“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等工作均能顺利开展。支部还以“谈心”为形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支部走近党员、走近群众;党员走近群众,促膝而坐,敞开心扉,谈学习体会,谈实践感受,谈个人规划,谈学校发展,由此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学校党支部始终抓住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这根主线不放松,根据各类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的酝酿、决策范围和程序,分别在行政班子、党员、全体教职工和社会四个层面实施校务公开。同时,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行业形象。

4、廉洁反腐

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保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为主题的大讨论,组织微型党课传达中央领导讲话及文件精神,并形成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及《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三) 课程与教学

1课程管理

课程的贯彻力、执行力、开发力是考量现代学校的标尺之一。学校一方面严格按照市教委的相关规定,设置安排学校的基础型课程,一方面立足学校的传统特色、教师、学生的实际,以及周边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发拓展型课程,尝试探究型课程的实施。08届一年级起,学校引入了上海实验学校部分课程与教材:“基础课程”使用上海实验学校语文教材和数学思维训练辅助教材;“拓展课程”引入一年级文化课、二年级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赏读课。老师们尽管初次执教,但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使得实验教材得以顺利实施,“文化课”尤其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根据学校智多星俱乐部的编织特色,结合“一校一品”工作的推进,组编、实施《编织》的校本教材,注重挖掘蕴涵的民族精神,从民俗传统、民间传统、锻炼意志等方面撰写课程设计,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接受了教育。充分利用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以少先队“五自”为目标,开设兴趣课程;在总结课外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年级半日社会考察的德育校本课程等等。学校坚持专课专用,反对教师占用学生午休时间大面积补课,并将此列入师德考核指标,学期末作检查考评。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学校加强教学流程的管理,既有以校本培训为形式的指导,又有专家的直接指导,还有相关的竞赛,校际的互动教研,而后学校教导处又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逐层落实,并将检查、反馈相结合,与校级的能力诊断相结合,着力提高常规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初的教研组活动中,首先学习“五环节”的要求,使每位教师明确教学流程管理“五环节”的具体要求。第一次的备课和作业检查,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一起进行,检查是否与期初的要求一致,并在组内反馈,及时纠正。教师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和管理过程,看到了不足,也明确了目标。第二次检查则由行政负责,主要检查教师是否认真落实要求,并进行相关考核,鼓励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为了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导处设定了“学科合格率”及“大手牵小手”等考核指标。校领导根据区能力测试结果深入薄弱班级薄弱学科跟踪听课,并由教导处组织校内质量监控。

2、校本教研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学校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常规管理,并将教研组的建设纳入考核。每学期末,根据教研组长的自评,结合各类活动的成绩,由教导处、校长室综合考核,评选出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学校网站开辟了教研组建设板块,有优秀教研组的评语,教研组工作计划、小结,还有各备课组的练习题库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学校推出校本研训“ 六个一”:教师每学期上一节“邀请课”、上传一份教案、一个课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点评一堂课、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一学年),学期末逐项考核。“六个一”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工作形成了制度,落实了常态管理,使得听课、评课、教研成了贯穿全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邀请课”活动尤为有效。每到周一,教导处出示本周“邀请课”课表,教师们便“受邀”落座听课,有些教师还饶有兴致地跨学科听课。老中青教师人人上公开课,备课组、教研组则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

动。校长、书记不仅到场听课、评课,还带头上“邀请课”。毛校长执教“邀请课”后,老师们纷纷在网上对毛校长的语文课进行点评,毛校长汇总大家的点评后再向全体语文教师作反馈总结。“邀请课”促使教师在“磨课”中提高“有效教学”的执行力,更使“有效教学”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翻牌后的上实附小引进了上海实验学校语文实验教材。学校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前往实验学校参加语文实验教材培训,并多次赴实验集团学校听课,共享网上教学资源。低年级语文备课组就“如何用好实验教材,开展有效教学”为关注点,坚持每周轮流由一位老师执教一节组内研讨课,并于开课当天同组教师一起评课研讨。“周周练”特色教研活动,还吸引了其他年级的教师前来观摩学习。

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开辟了教研组“教研论坛”。语、数、英、综合学科教研组结合本学科教学热点问题,制定教研命题,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扎

实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各教研组一一以团队形式在教工大会上登台展示。如:语文组围绕“文本细读”谈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学科组就“落实‘两纲’教育”论学科德育……

3、课堂教学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科德育,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学校不仅以此来衡量教学实效,而且围绕着“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从校长听“推门课”到人人上“邀请课”,从实验教材“周周练”到“四课制”赛事,不仅有执教者反思、同行评课,还有专家指导、校长亲自作报告及主题评课。一切围绕“有效教学” ,努力建设“温馨课堂”。毛校长多次在专题报告及评课中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来建构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以“学生的收获”作为一堂好课的指标。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渐改变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大家都努力实践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课程执行力。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并请家长填写反馈表,以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不仅建立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利用家长学校告知家长“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并在准备期就组织“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满足了家长急于了解孩子入学情况的心愿,也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4、教务管理

学校不断完善教务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教材、教具等资料的出借制度。认真做好学生学籍管理等档案。对于转进和转出的学生,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章程,仔细审核,规范操作,及时归档。每学期初,仔细核对各班学生人数,户籍性质,变动情况及助学券使用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并与卫生室、总务处、财务处、图书馆核对,做到准确无误。学校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精神,除个别学生因身体原因休学外,其他都是百分百升级,辍学率为0

学校注重教学设备、各专用教室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除了明确相关的制度外,凡是装有媒体设备的教室都有一本使用记录本,要求教师做好使用记录。学校拥有音乐、电脑、自然、美工等专用教室,为了提高使用率,也有专用教室使用记录本,要求专科教师认真记录。

5、信息整合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我校在争创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的过程中,开辟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两个栏目,其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板块中建立了“课件资源库”子栏目,教师们将邀请课、汇报课、展能课、特色课和展示课的课件上传,共享资源。不仅如此,学校将课件制作纳入教学常规工作“六个一”,并作为“四课制”评比的一项指标。我校教师注重信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自觉制作课件,讲求有效,。特别是使用实验教材的一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教师们一起研究、一起设计、一起制作课件,并作为资源供下一轮备课组分享。

6、语言文字

学校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特聘一位语文教师专门负责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制定与完善了规章制度,明确了条线职责,如《上实附小语言文字工作条线管理职责》、《上实附小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制度》、《上实附小校园用语用字监督及督促整改制度》,并将语言文字检查纳入班级板报评比的指标。每学期,根据语委会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项文字规范化活动,如“啄木鸟”在行动, “文明用语征集”,“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在“迎世博学双语”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为此还特地开设了“迎世博,学双语”的校本培训。每位英语教师在全教会上为全体教师作世博英语的专题辅导。09年,学校申报了语言文字示范校,上学期已接受了专家的专项检查,并获好评。

7、体育锻炼

我校十分重视体育锻炼,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坚决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将体锻课拆分为周一至周四每天20分钟的阳光健身活动,并列入课表,以均衡每天的体锻时间。体育组负责该活动的场地划分、器材分配和内容安排,确保每个班级都有活动场地,每个班级都有活动内容和简单的器材,每个学生都在活动。各个班级的带队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创设了师生同乐,师生共创的良好氛围。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器材轮换体系。我校的冬锻长跑每年都坚持至3月底才结束。学校利用俱乐部活动分别开设了足球、篮球、健身健美操等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更多的活动锻炼中掌握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我校还坚持每个学期组织“校园杯”系列比赛,有篮球33、足球55、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我校在历年的学生体质水平测试及各运动队成绩均保持区中上水平。09年,我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上海市布点学校”。本学期起,学校与申花足球学校合作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该学校指派专业教练每周来校指导足球训练。

0809学年,学校先后举行了隆重的校运会,除了竞技体育项目、还有群体性大型游戏,以及亲子运动,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闭幕式上,运动员们登上领奖台挂上金灿灿的奖牌,更有精彩纷呈的各班入场式表演,赢得了到场领导、教研员、全区体育教师以及全校学生家长的称赞。小幼教科长宋开成称其为“校级奥运会”。教研员谢式南老师说,已有十多年未看到如此正规的校运会闭幕式了。09年,我校有两项体育游戏获区二等奖。

(四) 德育与文化

1、目标设置

围绕“乐于求知、勇于攀登”的八字校训,在德育工作中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观。除推行有效的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德育课程及评价机制外,针对本校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落实主题教育。

1)、学校以基础型课程为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育人目标,体现学段的特点。

2)、各年级每学期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在活动中整合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3)、以一校一品“快乐智多星”为抓手,建设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德育的载体和学校的文化理想。重点工作是建立起学校的文化标识系统,注重分层与特色体现。

4)、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抓手,低年级注重基本的行为规范指导及训练;中年级与书香校园建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习习惯;高年级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年级特点,以感恩、守信、尊重为主,引导学生做合格毕业生。

5)、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民族文化熏陶,通过月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深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6)、积极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新模式,借助校园网站,搭建家校联系平台,促进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建立彼此信任、互助的合作关系。

2、队伍管理

 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由党支部直接领导,建立了德育管理网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使德育工作的落实、推进规范而有序。

党支部   校长室

                                  

教导处德育教导  大队部  团支部

                                     

年级组长  科艺总指导

                                   

班主任(辅导员)  任课教师  其他教职工

在支部的领导下,德育部门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如:德育部门工作制度、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度、家委会(家长会)制度、家长学校会议制度、少先队评优改选制度等加强了管理力度,做到职责到人、责任到人,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在各个层面的实施。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角色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少先队工作的认识,坚持辅导员例会制度,通过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科研能力。

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指标,健全行为规范示范班、文明班、特色班的三级考核制度。每学年各个班级根据本班所长,申报特色班,学期初,由各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申报特色班名;学期末,学校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班级挂特色班牌。同时加强一学期特色班汇报交流活动的开展,在交流中博取百家众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09学年,已有两个班分别挂牌“家校互动特色班”和“体育特色班”。

3、主题教育

我们把开展校园活动作为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实践,

以不同的“主题月“为抓手(9月爱校月、10月学习节、11月体育节、12月艺术节、2~3月礼仪月、4月科技节、5月感恩节、6月快乐节),且与时势背景机密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奥运是中国的骄傲,世博是中国、上海的骄傲,学校以此为契机,将主题教育与“两纲”精神的贯彻落实相结合,开展了“我也是冠军”的活动,学事迹、见行动;奥运、世博新闻我来报,让学生学会了解新闻、筛选资料、交流信息……万圣节的外国文化体验、校运会的“校园奥运会模式”、艺术节闭幕式上的“迎新联欢会”均大获成功,受到来宾和家长们的赞赏(我们推崇开放办学的理念,每次举行盛大活动,都邀请家长们参加,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动态,以便更好地支持学校工作)。第二届校运会不仅延续了首届“校园奥运会模式”,还增加了少先队检阅仪式,大型“滚球游戏”等创设了全民体育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将感恩的话写在爱心卡上,向父母长辈倾吐;国庆节里,红歌拉歌赛唱出了每位老师和同学的爱国热情;“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周”中扎实落实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教育。利用专题教育、卫生广播、和红领巾广播的阵地,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品格。

4、行为规范

扎实抓好各项常规工作,保证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在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继续遵循“以人为本,严格管理、以班级为基础”的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自主经营班级,抓好班风学风,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在“我的班级我作主”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引下,十七个班级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折射出学校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整体风貌。

首先,抓好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每周确定一个养成教育主题和行为训练重点,并通过流动红旗评比的活动,激励着各班争做先进,良好的行为处处可见。班队课、升旗仪式等时间,大队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认知教育。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则根据总护导巡视及日常的抽查,发现一些普遍的问题,细化整改策略,步步加以落实。如眼保健操、室内操的强化指导,我们先明确要求,而后认真指导,组织竞赛,再与行规抽查结合并作为班级考核指标,有效地提高了“两操”的质量。我们还将各项活动与深化“雏鹰争章”结合,在制定的争章计划以及具体要求基础上进行改进,使雏鹰争章在少先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两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班级安全教育与防范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德育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晨会、班队活动课等时间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抓好学生校内学习、生活以及校外的安全工作,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各位班主任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安全,对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及时整改,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还十分重视放学后的家长接送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乘车安全、过马路等安全教育。

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教学楼紧急疏散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避险自救能力。针对突然而至的甲流疾病,也能有条理地进行防病、治病工作。

再次,将养成教育与书香校园的建设融为一体。开放式育人环境,处处彰显育人理念。书吧、阳光书屋的开放,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亲近经典文学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培养自觉归还书籍的良好借阅习惯。同时,两处开放式书吧,全部由大队委员自己安排执勤人员进行管理,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相互提醒,切实形成了学生自主护书、自主归整的良好的阅读和行为习惯。

5、校园文化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我们在环境美化、育人氛围、课内外实践中均着力体现。我们将一楼走廊美化成了“花园式长廊”, 让孩子进入学校就仿佛走进了大花园;将原来堆放杂物的地方改建成了学生餐厅,供一年级学生用餐;将体操房的环形墙画上了跑道,将综合楼的每一层楼面根据其专用教室的不同功能绘制成了“音乐廊”、“科技廊”和“海底世界”;请来实验学校艺术组老师为一年级教室绘制“春夏秋冬”情景画。学校还陆续改建了“田园式”图书馆,创建了“创意吧”、 美化了自然教室和美术教室及少先队大队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创设开放式育人环境,我们在二楼过道的平台上辟出了“休闲书吧”,利用三楼的大露台搭建起了可容纳近40人落座阅览的“阳光书屋”。书架上摆放的全是老师、同学捐献的书籍(每一本书的扉页上或写着捐献老师的赠言,或敲着写有捐献者姓名的纪念章)。如今,这里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课间,总能见到不少孩子驻足阅览,大队干部则定时来到书吧、书屋,整理书籍和桌椅……

学校组织教师设计校徽图案,写校歌歌词;组织学生讨论附小“校训”,并将校徽、校训作为标识悬挂在正门上方,以培养师生“爱校荣校”之情。我们发动学生创编校园标语口号、教师撰写“爱生格言”,将它们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装饰画装扮走廊、通道。我们开展温馨办公室、温馨教室美化评比活动,不仅使教室、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且激发了教师的创作才能,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学校电子屏幕上的“本周一年级小寿星”贺词和学校网站赠与的电子贺卡,以及二至五年级班级主题壁报上每个月的“生日祝福”栏目,更给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温情。我们将平时的校园生活片断拍摄保存,期末制作成《记录上实附小》纪录片,珍藏起校园生活美好的记忆。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在区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吸引了一些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取经。区教育局王懋功局长08学年开学初第一次来校视察,就被电子屏幕上的“生日祝福”吸引住了,称赞说“收到祝福的孩子肯定很高兴”。081222,局长办公会在我校召开,局领导参观校园后称赞上实附小打造校园文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朱建华副局长还邀请毛福敏校长向全区小学校长们介绍上实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长们听了介绍又实地参观了我校的校园环境。081218的《新闻晨报》就我校创建“温馨办公室”工作作了报道,题为:办公室高挂“今天你微笑了吗”。

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根据每月的“月主题”,开展各班班级壁报评比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中高段学生自定内容,自已排版,自己美工,壁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壁报评比,学生的书写、绘画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校结合俱乐部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利用一年一度的迎新联欢会、六一联欢会、今天我十岁啦、五年级毕业典礼的良好契机,使很多同学在表演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收获成长的快乐。

09年,我校荣获了徐汇区艺术节合唱比赛二等奖,徐汇区中小学生女子健身操比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健身操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健身舞”获得区艺术特色项目。

6、实践途径

   其一,丰富共建育人渠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是德育工作所倡导的,近期《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征求稿)

中也有明确阐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有效的德育育人网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之一。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家长指导等工作中的桥梁作用。不断完善家委会的工作管理程序,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请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生的实践建言献策。于是,五年级家长为全校学生做了防近讲座,并联系卫生学校的参观,四年级家长则主动申请带学生参观“养乐多”的现代化工厂……为学生的校内外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渠道,丰富了内容。学校还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家长开放展示活动。为了让新入学的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每个新学年开学不满一个月,我们就组织一年级教学开放活动,请家长到校全程观看孩子的早操、上课、午餐等情况。我们利用本校家长资源,组织有效、互动的家长学校。依托社会力量,为家庭特困的学生做好助学帮困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其二,发挥团队主题作用。学校历来提倡“团带队”,并使少先队员能在“少先队”这一自己的组织中“当家作主”。学校的各项活动,“智多星”俱乐部、专题活动、实践考察等,均在邀请队员们参与讨论,了解队员的需求,尊重队员的意见,引导队员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动脑筋解决问题,有的活动还在团员、老师的指导下请队员们自主设计、自主策划、自主管理实施,自主反馈评价,由此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其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将春、秋季考察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成考察系列,使得考察内容有序而不重复,每个孩子小学5年可以获得10个不同地点的考察经历。同时发挥年级组的作用,由年级组长挖掘本年级资源及学校所在的街道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安排该年级学生半日社会考察活动。09年底,学校与比邻的卢湾看守所签订了共建协议,该看守所也成为了我校五年级学生的法制教育基地。同年底,学校荣获了“法制教育特色学校”。

(五) 师资与队伍

1、队伍资质

学校以原“梅陇三小”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从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骨干教师并参与管理、陆续招聘优秀教师,以逐步调整师资。学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和职称升级。07年,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及大专比例为45%48%,目前已分别上升至62%36%;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07年为2%55%38%,目前为10%45%45%;区级骨干教师也有原来的2%上升至目前的10%,各项指标远远超出了 “三年规划(梅三)”中的预期目标。0912月,我校获评区“教师专业发展达标校”,今年又申报了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2、师德规范

学校采取双轨并进并互为融合的模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加强教师育德能力和教学能力。08年更名后,学校制定了《上实附小师德规范要求及奖惩条例》;103月,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师德要求及学校实际对该制度作了修订。学校严格师德考核制度,划拨每月绩效奖励中的50%定为师德考核奖。学期末,还就考核情况另设“奉献奖”。学校已先后对多名教师给予了奖励或处罚。学校在严肃师德规范的同时,大力弘扬师德精神,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师德修养也提升了,学校乃至区教育局多次收到家长的表扬信。08年,有1名教师获得了“育人奖”。

3、队伍管理

我校由实验学校引入的教师人事关系依然属上海市教委管辖,但在业务进修、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归徐汇区教育局管理。学校在使用教师上既考虑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专长,又考虑到精简人员,一专多能。学校有着健全的人事制度,有规范的《教师录用操作章程》,严格按照上海市4号文签订教师合同,无论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外聘教师均签订正规合同。学校内所有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每学年都会向教师下发《合同岗位意见征询表》,根据教师意愿及学校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形成人才流动和优化机制。在工资分配方案中,学校体现了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的原则,09学年起,设立了骨干教师奖励基金。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除有学期末的教师自评、同行互评、管理者评价外,每学期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08年末,学校引入了实验学校激励机制,出台了《校特色教师评选办法及细则》;09年教师节,经个人申报,评审组考核,张榜公示,命名了首批3名“校特色教师”,建立起了校骨干教师队伍,并确立了骨干教师带教制度,组织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赛事,把教师推向更大更宽广的舞台。09年,两位教师分别获得区第二届“高一杯”教师教学基本功邀请赛二、三等奖,我校荣获组织奖。陆明花老师获得全国英语论文二等奖,李岚老师荣获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4、专业发展

原梅三小学“三年规划”中就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提出:“坚持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别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要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使他们能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为梅三小学可持续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梅三小学于08年组织青年教师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翻牌后,于09学年初组织青年教师作了修订。然而,至学校更名前,学校还未形成有效的校本培养格局,骨干教师队伍尚未建立。

上实附小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积极创设校本培训新格局,以“教学四课制”、“教师读书活动”、“教育科研” 等为平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学四课制”

为了改变我校教师安于现状的“闲适”状态,我们引入了“上实”“教师四课制”活动(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借每年举办校学术节之际,第一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展能课,第二学期组织另外“三课”活动。学校翻牌不到两年,已先后组织了两届“四课制”活动。

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的展能课赛事最为壮观。第一阶段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参赛教师提前一周知晓教材,独立备课,抽签定班,借班上课。第二阶段为“专业比试”:语文教师赛作文或文本细读;数学教师比解题(一小时内解题15道);英语教师作英语演讲或阅读分析;综合学科教师较量制作课件的本领(音、体、美、自然等学科老师结合任教学科特点在两小时内完成规定主题的课件制作,并安排在全教会上说课),第二届的比试内容更绝——除本专业之外的“才艺展示”,出现了体育教师用英语朗诵徐志摩的诗,信息科技教师自编自演海派清口……

中年教师特色课展示活动除去“专业比试”环节之外,赛程规则采用了青年教师展能课活动的模式:同课异构,借班上课。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教师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50多岁的老师说自己已经十多年没上公开课了,更别说比赛了,紧张得好几天睡不好觉。

为了借助展能活动促进学科教研,学校要求每位参赛者撰写1000字左右的“教后反思”。每位教师登陆校园网上的“评课论坛”,至少对3堂展能课作点评,教研组则组织评课活动。身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两栖”语文学科带头人的毛校长不仅亲临语文组作全面点评,还每每在学术节期间作专题报告。学校将参赛课的评语及“课堂实录”刻成光盘赠与每位教师。活动结束,学校组织隆重的颁奖仪式,由评委代表上台朗读精心撰写的获奖课评语,获奖教师还要当场接受专家的“拷问”,网上点评认真、意见中肯的教师获得“玫瑰奖”。

严格的赛程规则与上课、评课等演练,有力地推进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2)“读书民星”和“书香组”

09年暑假起,学校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此外,还开出了书单供教师选读。老师们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有的外出旅游,不忘带上一本书;有的女老师在美发店里烫头发时也捧着《叩问课堂》认真阅读……期末,由校长、书记担纲命题,从二十出头的青年教师到将近退休的老教师,人人接受了一场特别的开卷考试。结果,刘晓燕等11位教师荣获“读书民星”称号。

我校的教师读书活动还设立了教研组的“读书展板”评比及“读书沙龙”的汇报展示等项目,累计诸项得分选出“书香组”。上学期,该雅号花落数学组。本学期的读书活动正在热烈进行:每次全教会上,由校长、书记亲自导读;5月下旬,围绕研读《教师的20项修炼》,以教研论坛的形式作展示,届时还将诞生本学期的“书香组”和教师“读书民星”。

3)“校奥斯卡奖颁奖会”

无论教师读书活动还是教研组论坛,无论青年教师展能课还是中年教师特色课,学期末,我们都精心组织颁奖仪式(教师称之为“校奥斯卡奖颁奖会”)。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锻炼,我们坚持推出不同的“新人”主持每一次的颁奖会,并以教研组的团队形式作各种展演。精致的媒体,精美的会场,精到的程序、精辟的颁奖辞,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还邀请了全校教职工的家属前来参加颁奖会,聚集起了更热烈的人气。0912月底举行的教师读书节闭幕式暨青教展能课颁奖仪式,还吸引了本总支所在的学校校长、书记的光临,莅会的朱建华副局长赞扬颁奖会的背后有着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工作,甚至向校长提议下一届颁奖会邀请全区小学校长前来观摩。

5、教育科研

1)课题研究

上实附小“办学方案”提出:“培养既会教学又会科研的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培训的目标。学校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为载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我们坚持以科研促教改,每位教师均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并将其列入教师专业发展“研训‘六个一’”。学校每学年有十几个有质量的校级课题,课题覆盖面广,涉及所有学科领域,科研实践在教学的第一线。学校每学年组织科研课题的评审,从资料审核到课题论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其严肃性和公正性不亚于区级课题的论证。学校还举行课题颁奖会,获得优秀课题的课题组长一一上台作介绍。08年至今,我校已有1项市级少先队课题,1项市基金会课题,5个区级课题成功结题,另有4项区级课题已立项并在实施之中。学校英语组的两项课题先后获得区第八届科研成功鼓励奖和区第九届科研成果二等奖,语文组的课题获第九届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每年都有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并屡获佳绩:英语组教师论文获全国二等奖,语文组教师论文获区级一等奖。陆明花老师已经成为我校的科研领军人物。而“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也正在成为学校教师的新追求。

2)学科统整

根据区教育学院教科室实施学期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的实践研究精神,我校从20069月起就加入了区第一批学科统整队伍,20089月学校更名后,我们在英语学科统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语文实验教材和二期课改教材的统整——低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版语文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学科统整,从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作业练习等方面进行有效调整,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适切度,这既为语文实验教材“落户”普通学校提供了经验,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几年来,我们曾向外区、全区等各层面做了统整汇报。通过参与学科统整,教师们主动参与教改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共同为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标而努力。

(六) 后勤与安全                                                                             

1、校舍设施

我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有20个普通教室,以及劳技教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唱游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体操房、阶梯教室等专用教室。目前20个普通教室中已有19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自然教室、2个美术教室、唱游教室、阶梯教室也已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全校教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各类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学校目前拥有1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篮球场、跑道经过改造均已摊铺塑胶层,以保证师生体育活动时的安全。

2、财务管理

学校严格各类财务制度,合理使用经费。学生收费项目严格依照市教委、区教育局的各项规定,实施明白交费、规范收费。学校的各类收费严格按照明白交费卡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取,并通过收费意见征询单、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公示。

3、财产管理

学校制订(修订)了各类财产管理制度,并规范执行。物品的请购、采购、验收、借用、领用、报废报损等均能按照相关财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不流失。

我校的场地开放工作有着良好的传统,每天清晨吸引着100多位社区居民前来锻炼身体,学校是全国场地开放试点学校,并先后获得了区、市两级“场地开放先进集体”。

4、使用效率

学校对专用教室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学期发放使用记录册,在多媒体安装初期,积极培训每位老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专用教室以及设施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目前,无论是可容纳二百人的多媒体教室,还是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图书室等,使用效率都很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5、校园安全

在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学校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毛福敏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块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三年来,学校建立了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整的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安全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等规章制度。

学校十分重视对师生进行社会治安及治安防范教育,“重大案件”的发案率、“治安案件”的发案率、“一般案件”的发案率均为零。学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板报、图片展览、多媒体展示、竞赛活动、消防演习、紧急疏散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明教育。一系列细致踏实的工作,培养了师生们的安全意识,创造了安全文明的校园氛围,并取得了三年零案件、零事故的优异成绩。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的建设,自2007年开始,陆续在全校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安装了与110联网的红外报警器,在校长室、门卫室安装了报警紧急按钮,计算机房、财务室、食堂等重要场所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学校围墙上安装了红外周界报警系统。全校目前有13个视频监控探头,分布于学校大门、操场、走廊等处。

学校对食堂工作学校高度关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目前全校师生的饮水均采用桶装水,每学期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消毒。

6、卫生健康

学校重视眼保健,本学期加强了指导、检查工作。近视眼新发病率三年平均数低于5%,学生健康卡率100%,常规免疫接种率100%

学校建立了每日晨检制度,卫生老师每天统计因病缺席人数,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关注学生病情的发展。学校制订了公共卫生方面的应急预案,在“非典”、“甲流”爆发期间,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师生进行体温测量,在全校进行消毒。学校积极配合社区卫生中心,做好师生“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7、图书网络

学校重视学生教师的阅读工作,每年按照生均数制订图书经费预算,并严格执行,现图书生均28本,图书流通率30%以上。2009年暑期,学校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对图书馆进行了修缮并进行艺术装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田园式”阅读环境。除了图书馆,学校还分别在二楼、三楼设立了书吧、书屋,并在每个班级设立了班级图书角。

我校的校园网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除了教育局规定开设的窗口栏目之外,我们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增设了不少特色栏目:A、利用“教师专业发展(内网)平台”开展“四课制” 和“研训六个一”活动。教师将教案、课件、反思等挂上网,并在网上评课留言。B、“特色教师”窗口,助推教师骨干队伍建设。C、“本周小寿星”栏目里能看到送给每一周的“小寿星”的电子贺卡。D、主页浮标“牵手海宝”,请每周各个班选出的一名进步学生与海宝合影,并附上对海宝说的话。E、鲜红的锦旗——“光荣榜”上有学校历年荣获的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状、奖杯等实物照片。F、“资源库” 则将学校库存的演出服装编号挂网,还请了“学生模特”着装拍照后展示。J、“招生”平台使我校的招生工作进入了信息化操作。新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报名登记,学校在网上审核,然后发去相关通知。

学校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不仅设立了“稿费制”,还将新闻稿的刊发数量列入教研组考核指标。09年全年,学校网站发布校园新闻多达226条(去掉寒暑假因素,平均每天有1条新闻上网),其中52条新闻刊登徐汇区教育网。我校还荣获了09年度“区教育局信息报道先进集体”称号(小学唯一获奖单位),今年又申报了“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089月学校更名,根据区教育局要求,于086月拟定了委托管理办学方案并呈送至区教育局。鉴于当时原梅陇三小的三年规划尚未结,故之后未再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学校的办学思想与举措主要体现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内。学校已拟定今年6月出台上实附小新“三年规划”(正是实验学校托管后三年时段)。

学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要在托管后三年的时间内,实现“方案”中提出的“五年办成徐汇区品牌学校”,颇感压力巨大。其主要问题仍为“师资队伍”——现有的师资队伍与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制约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1骨干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在区内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不多。一些有“苗子”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阅历浅,尚处于适应阶段;中年教师由于习惯“安稳”状态,不敢接受太大的挑战。

2我校学科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下游水平,尽管有生源条件的制约,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还不很适应课改的要求,以致影响“有效教学”的实施。

四、新的发展简要思考

学校要实现后三年的办学目标,必须突破“师资队伍”这一发展“瓶颈”。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致力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要满腔热情地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扎扎实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改变学科质量的落后状态。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紧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搭平台,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才;不断激发中年教师的内动力,促使她们锐意进取,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3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壮大骨干力量(三年后,形成一支占教师人数三分之一的“特色教师”队伍,推出35名有影响力的区级骨干)。学校要努力创建“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成就一批好教师”的良性机制。

20104
关闭窗口

| 城市学校少年宫 |新生报名|招生管理| 网站管理 | 后台管理 | 联系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您是本网站第登陆用户
地址:徐汇区天等路75号 邮编:200237 总机(学生求助电话):54292687转各分机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建议采用1024*768的分辨率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