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被保护,不如来守护
——记我校“机场大白志愿者”姚庆老师
2020年是平常而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席卷全球,我们的国门需要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保护。在有需要的时候,总有一群人敢于担当,他们的面孔并不惊艳,他们的名字默默无闻,但他们肩上的责任,足以撑起整个世界。我校姚庆老师便是这么一位教育战“疫”人。今年暑假,他积极投身于徐汇教育第二批疫情防控机场志愿者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机场“大白”。
让我们一起走近姚庆老师的战“疫”日记——
教师到“大白”的华丽转身
暑假里,我来到浦东国际机场,作为驻点接待人员,开启了自己的“战疫”之旅。穿着“大白”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医用帽子、N95口罩、医用手套、连体防护服、鞋套、面罩……穿上全套装备,视野受限、听力下降、呼吸困闷,面罩上全是呼出的热气。我们这群一线防疫者仿佛都变成了“太空人”。为了安全防护,我所有的动作都会下意识地变慢。机场“大白”的主要工作是直面进驻徐汇的入境旅客,做好信息登记、录入、复核,同时宣传隔离政策,安抚旅客情绪,
安排转运车辆,有序组织旅客入住隔离酒店。
机场防疫工作是12小时制,加上路上来回的时间,每次要足足15小时。工
作期间,为了把被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们志愿者都是12小时不进食不喝水甚至不上厕所,尽量不把自己暴露在保护服之外。值岗的一个月里,这些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每次接待完一批旅客,我就会及时对自己和接待区进行消杀。毕竟我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少,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随着7月27日新的“7+7”隔离政策出台,飞机航班数量明显增加,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旅客数由原来的每天一千人左右,一下子激增到每天两、三千人,接待工作量剧增。与此同时,我们志愿者也开始承担“7+7”居家隔离转运的任务。
记得有一天,我要转运8车共60多名旅客居家。我联系酒店接人,再联系居委对接,安排转运路线,帮助旅客搬运行李……一天下来,穿着防护服的我像是蒸了一天的桑拿,直到脱去防护服,才发现衣服已经湿透,双手已经被汗水浸泡发白褪皮,就像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在那一刻,我感觉到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活动,原来是一件这么幸福的事情。但尽管工作辛苦,我深信为了更多人能安全、舒适地享受“自由”,此刻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炎炎夏日的防护服下是涨红的脸、汗水泡白的皮肤和一颗恪尽职守火热的心。我愿意用真诚、细致和汗水来努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
细致热情,不畏风险
志愿者工作消耗的是脑力和体力。我的志愿者工作从7月17号持续到8月16号,在这段时间里,从浦东机场境外输入的病例一共有127例。其中,8月4号、5号、8号、9号,每天都有十几例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当班时我们谁都不知道,直到后面患者核酸确诊,才会有相关工作人员来找我们复核旅客信息,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做核酸检测排除隐患。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天接待的旅客中有人是病毒携带者。
在支援机场的这段日子里,我接待了很多从不同国家归国的人,他们在机场等候时无不诉说着各自归国路程的艰辛,更是无比期待着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他们落地上海后露出的喜悦笑容,我们志愿者心里也是倍感自豪。
疫情当前,匹夫有责。从踏进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起,我始终牢记,要尽心尽责完成机场志愿值守任务,要把肩上的责任扛实。我要做的,就是全力为防疫安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和大家一起守护好这道门。
在出征前,徐汇区教育局党工委姚黎红书记特意为我们开了一个出征送行会。在机场工作期间,徐汇区委副书记钟晓咏,我们学校的安校长、蔡书记,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我表达了关心和慰问,让我能够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在此,我再次感谢他们!与其被保护,不如来守护!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当“机场大白”的这一个月,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将永远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