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班主任德育案例:爱生气的孩子笑了
作者(来源):吴爱琴    发布时间:2012-02-28

 

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案例

 

爱生气的孩子笑了

                     ——对一个因心理自卑而不接受批评的孩子的个案分析

吴爱琴

案例本体:

性别:男

年龄:8岁 注明:是班级中年纪最小的孩子

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能力很差,单纯从成绩来看,是班级里最差的,学习态度也很差,上课时不听,有时也是装样子。

心理问题:一句偏批评性的语言都听不进,例如:你这样做对不对?他听了以后都要歇斯底里地表现为仇恨的眼神对人,拧紧小拳头,咬牙切齿等。喜欢嘲笑别人,而且是某些固定的,他仇恨的人,一旦他们被批评了,他会特别高兴。

家庭教育背景:家里父母是非上海人,但在上海已经买房。妈妈没有固定的工作,但生活条件并不差。在多次的交流中,发现,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具体的方法。一旦发生问题,妈妈多是口头上较为罗嗦,没有针对性的说辞,最后造成孩子经常性的反驳,双方开始争执,或者孩子就扯开话题。父亲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什么方法和耐心,不顺利就采用武力解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比较怕父亲,但是那是一种因为害怕被打的虚晃顺从,只要父亲不在,孩子反而更加叛逆。

学校事件阐述:

1、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测试50跑步,由于他抢跑的原因,老师要求重跑。其他小朋友传话说:“某老师说,要你重跑,这次不算。”他就开始发脾气,用拳头捶打传话的孩子,表情仇恨,嘴里嘟哝:“我没有,我没有……

2、语文课上,男女生比赛朗读,老师最后说:“女生这次胜出,因为她们的自然停顿比较好,男生要加油!”他就在课上直接发脾气,捶桌子,咬牙切齿。

3、数学老师说他的字写得不好,要擦了重写,他就掀桌子,不理人,谁劝,反而更变本加厉地发狂。

总结成因:

这个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出现了问题,其实是一种自卑心理的变态表现。因为从一开始进学校,他的表现就是最差的,学习一点都跟不上,经常性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中十分的东西,他能吸收到一分都没有,所以学习上发生了很多的困难。回家以后,家长在辅导方面可能也不讲究方法,加上基础实在差,学习能力也不行,所以,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他没有收获,反而成了最差的学生,天天晚上要留下来补作业或者订正作业。久而久之,他性格当中比较要强的方面和他能力上的差劲形成了强烈的冲撞,使得他知道自己很差,可又接受不了一点批评,听到批评的语言加注在别人身上,自己会特别快乐。

采取方法之一——镇压:

由于孩子的发脾气,经常性是在课上没有征兆的,或者说在老师这边,发脾气的缘由都是些不成立的因素,所以很多时候,老师可能为了课堂的次序要当场解决。老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采用镇压的方式。

反思:由于是二年级的孩子,我心想他们应该还没有到叛逆到不惧怕老师的发怒阶段,所以,我想用镇压的方式来止住他的狂躁和对所有人的敌意。我用及其严肃的表情和高分贝的语音来吓唬他,叫他站起来,告诉他,影响了课堂纪律是很不应该的!可是,我的这种方法以他更歇斯底里的表现而告终。由此,我知道了,在他发脾气的那一刻,他已经不顾及后果了,而且他还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所以,我要另辟蹊径。

采取方法之二——冷处理:

在课堂上,后来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知道镇压他是完全无用的,所以,我索性不去理会他,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起先,班级里的其他孩子还会报告说,他又不开心,发脾气了。不过,后来其他孩子也慢慢知道了,不理会他可以让他更快地冷静下来,要比劝说有效。

反思:其实,冷处理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在冷之后,必须要有个关心的后续步骤,否则那是一种冷漠的扼杀。这个孩子现在,有时候还会在课上当场发脾气,当时,我不会去理会他,但是课后,等他的情绪基本稳定得差不多了,我会找机会和他单独谈谈,问问:“刚刚怎么了?哪里不开心啊?”这个时候,他往往由于情绪的不暴躁而有所反应。我就会顺势进行教育,但这时候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我发现通过这个一冷一热的过程,我既避免了和孩子正面冲突,又给了他一些教育,他也接受了一些。

采取方法三——发现他的爱好:

在学习上,我是他的老师。在生活中,我发现自己应该从他的兴趣着手,拉近我和他的距离,或者寻找一下以后和他发生冲突后,可以缓和剑拔弩中气氛的有力武器。我开始挖掘,我知道了他喜欢生物,特别喜欢鱼虾之类的海洋生物。于是,我经常和他聊聊这方面的知识,还送了一只乌龟给他,他也显得很高兴。

反思:每一个孩子都不喜欢成天盯作业的老师,显得很没情趣,很有距离感。所以,我就从他的兴趣入手,渐渐剥开他紧绷的心,拉近我和他的距离。知道我送了他一只乌龟,他还是从心里产生一种感激,虽然不是用语言表达,但是,我发现之后,我稍微批评他一下,他居然也能接受了,叛逆的心理没有那么强烈了。这就是一种另类的感恩。

采取方法之四——单独谈谈:

现在,有事没事,我喜欢找他离开教室谈话,尽量避免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反思:其实,这个孩子他自卑心里会表现成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自尊心过强而造成的,否则很多孩子会表现为破罐子破摔,麻木不仁。所以,我知道了,要特别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理。事实也是如此,在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他和我的交流也顺畅自然很多。

取得效果:

孩子从前阶段几乎天天发脾气到现在次数明显减少了,从歇斯底里发作到现在明显症状减轻了,而且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情绪也明显丰富了些,和我的互动也多了些。

正确认识批评效能:

今天,我主要分析了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其实就是现代孩子的心理素质比较差、耐挫折的能力比较弱。由于现在“赏识教育”、“表扬教育”相对强调得比较多,所以这些在一片称赞和表扬声上长大的孩子连一些正常的批评教育也接受不了,以至心理发生严重错位。

那么,孩子接受不了批评,我们该怎么办呢?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让孩子明白批评的目的。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责怪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存在的缺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今后注意纠正这些错误和克服这些缺点,从而逐步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更受人欢迎的人。我们可以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将这些道理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对别人的批评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二是要允许孩子申辩。有时候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因为孩子的申辩而生气甚至发怒,认为孩子申辩就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我们会将孩子的申辩视为不肯承认错误的一种“狡辩”。其实,只要孩子懂得自己的错误之所在,他才会不至于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只有孩子真正懂得了自己的错误之所在,他才能真正将改正错误和克服缺点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注意点到为止。我们有时候批评孩子时因为心里比较急,就不顾后果地反复说,甚至将本来是一般性的问题“无限上纲”,其结果恰恰是适得其反。所以,在批评孩子时,只可以点到为止,特别是有别人在场时,更应当注意这一点。如果是仅以眼神或肢体语言能够表达的,就不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能保证批评孩子的效果。

下一步目标:

希望帮助这个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心理,培养一定基础的自信心,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把奋发向上的劲头投注在努力实践中。

关闭窗口

| 城市学校少年宫 |新生报名|招生管理| 网站管理 | 后台管理 | 联系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您是本网站第登陆用户
地址:徐汇区天等路75号 邮编:200237 总机(学生求助电话):54292687转各分机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建议采用1024*768的分辨率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