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微小事,显爱心特色
暨2011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小结
上实附小 陈燕
身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而爱心特色班级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还体现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作精神;更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爱心的意义。总结上学期爱心特色班创建的得失后,本学期我制定了更具操作性的计划。通过两年的创建,班级已基本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特色一:环境布置尽显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周围的环境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而应当对他们有所诱导有所启示。”可见,良好的环境刺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想要培养学生人人具有爱心,外部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要让教室中的一角一墙都发挥育人的功能。爱心图书角、护绿小队、爱心树、爱心记录册以及集体创设的班级公约的张贴,让每一个踏进教室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ppt)
特色二:人人争做爱心小事
教育无小事,教育学生最好的契机就是利用他们身边的事例来说话。因此,在爱心特色班的创建中,我也始终遵循贴近学生生活,开展一系列争做爱心小事的活动。从上学期的“为父母倒一杯茶,为祖辈敲敲背”到这学期的“教邻居妹妹跳绳、照顾生病的妈妈”,件件小事无一不体现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周围的人。瞧,班上的“爱心树”开得更加茂盛,《爱心记录册》已完成整整一本,装载了学生们满满的爱心。(ppt)除此之外,本学期初我提出了设立爱心岗位的构想,利用班会和品社课,让学生通过申报班级所需的岗位,争取人人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图书角的书籍摆放得是那么整齐;一有太阳,护绿小队的孩子就争先恐后地把植物搬到走廊,浇水、培土,照顾地无微不至;再看其他的各个岗位,整理饭箱、收拾橱柜……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践中收获一份责任、一份自信,更拥有了一颗为大家服务的爱心。(ppt)
特色三:家校互动齐献爱心
根据上学期创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学期我经常与家委会成员交流爱心特色班创设的想法和进展,希望她们能带动其他富有爱心的家长一起参与到创设中来。本学期的植树节,班上的三位家长从挑选树苗到带领学生一起种植在校园中,全程参与的精神让我和孩子们都很感动,这就是家长留给孩子最好的榜样。(ppt)六一节上,家委会的家长购买了全班孩子的六一礼物,她们心中装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还有班上其他的39个,这样的大爱能不让班级的孩子为之动容吗?(ppt)同时,家委会播撒爱心的举动也感染了其他家长。班中的毛晨炜同学因为骨折没有参加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于是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在六一节的下午,带上礼物,一起去看望了他。让孩子学会在收获的同时,懂得分享快乐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爱心的体现。(ppt)
特色四:爱心活动无处不在
爱心特色班的创建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应结合平时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心的洋溢是持续稳定的,而不是走过场。从上学的期的体育节上孩子们与父母一起,齐心协力参加接力赛,共创佳绩。学习节上的捐书活动,学生踊跃参与,与其他孩子共同分享,品社课上,开展了“我为家人搭配午餐”和“我为家人设计服装”的动手实践活动之后,这学期我继续开展了以下这些活动:结合科技节中的植树活动,号召全体学生树立爱绿护绿的意识,为班级中的植物制作小标牌;以母亲节为契机,举行“我会妈妈献爱心”活动,学生以自己制作贺卡、干家务等方式,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结合民族月开展的寻找榜样的活动,在班级中也开展了寻找班中榜样的活动,同时给票数最多的学生颁发“表扬信”。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开始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即使在最快乐的“六一”节,满怀爱心的孩子们也不忘给生病在家的小伙伴送上礼物,陪他共度节日。(ppt)
小小的一件事,只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包含了浓浓的爱,那就不再称之为小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惟有付出一片真情才可丰收心的喜悦,惟有持之以恒地开展特色班的创建,才能让学生在一次次无痕的教育中得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