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小结
上实附小 吴燕 2015.6
一学期来,英语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提出的“让每一个孩子都闪光”的课程理念,坚持“兴趣教育”,“分层教学”,认真制订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就教研组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结合科研课题,加强教学流程管理
学期一开始,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基于“课标”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与研究》这一科研主题进行研究。我们以一至五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在上学年完成了纵、横任务链的基础上,对第二册教材各个单元不同课时的教案,按照区里要求的格式进行设计和修改。在各年段进行教案修改的同时,我们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即“伙伴式”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相关领导深入听课,组内教师从基于“课标”、“单元整体设计”和“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课,上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完成一篇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为科研课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分层教学继续在二至五年级进行,每个班级选定分层教学的学生名单,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其制定实施方案。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以区本教材《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备课分册》为纲,还需在教案中体现分层教学,每个unit至少有一课时体现分层。同时教师的反思中也必须有体现分层教学的篇目。在教学评价方面,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周练卷和单元卷,并在基础、阅读、改句、作文等部分进行分层,AB卷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各年级出卷教师的工作量。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后,各位教师还要针对分层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与不足之处。每个年级的周末作业也是做到精炼习题,减少机械性的抄写,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课后我们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补差补缺,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本学期我们继续采用等第制评价方式。学期结束,一、二年级以口试与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与往年相比,测评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等第制的评价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二、注重群教群研,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我校英语教研组共由9位教师组成,我们是一支团结的队伍,是一个整体,大家在工作中同心协力,互相帮助,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每周五的备课组活动,大家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各抒己见,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统一下一周的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卷。通过讨论,修改原定任务链中每个unit的课时划分、目标设定与课堂最终呈现内容。外出听课的老师也会将外校的课以说课的方式与大家共享。
在4月的星级教师比赛中我们以4BM3U2 Sounds和5BM3U2 Weather为主题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研讨。当时我们就发现四、五年级的主题之间没有联系性,而且课时划分不合理,于是在课后大家进行评议,并以备课组的形式重新划分了课时。之后再由四、五年级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分别进行“咬尾巴”式的课堂实践,并用录像的方式保存了第一手资料。
在同月华理学区英语工作坊活动的说课比赛中,我组的三位年轻教师以M3 Seasons为主题,分别对一、二、三年级的课进行了教学设计说明。他们分别从学生学情分析,模块教学解读,单元整体设计,单课主体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他们的说课各具特色,有的具体详尽,有的重点突出。
5月,五年级三位学生与我组三位教师参加了两年一度的“均瑶杯”学生与教师专场的比赛。今年学生的比赛内容有所不同,学生需要进行5分钟主题式演讲,之后有1分钟答辩。赛前,作为学生领队教师的刘岚老师积极投入,将四个不同主题巧妙地捏合成两个主题,使学生需要准备的演讲内容大大减少。她还将学生准备的演讲稿进行一次次地修改、整合,直到符合主题为止。教师专场的比赛内容也与以往不同,今年为配音。拿到四个电影片段后,三位教师在家中分头练习,然后到学校合起来练习。大家从一开始完全跟不上电影角色的说话速度,到后来渐渐对上了嘴型,其间有练习之苦,更多的是团队合作的快乐。
三、不足与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基本上按照工作计划来完成各项任务,教研活动也因为科研课题和院校合作项目的加入形式丰富了很多。那么如何让组内老师在区里产生影响力,并在区级各类比赛中得奖,是下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