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享受诗意的教育
作者(来源):毛福敏    发布时间:2013-12-21

享受诗意的教育

毛福敏

案例一:

620,三年级同学齐聚学校礼堂举行十岁生日庆典,120多位孩子的爸爸妈妈共同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两小时的活动,爸爸妈妈落座靠椅,孩子们则在台前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当“‘击鼓传花’表心愿”的花朵传至家长手中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瞪大双眼,看“花落谁家”,有的难以自制地起身张望……大队辅导员显然着急了:“同学们注意,你们可以转过身去,但不能起立!”

我用手势示意大队辅导员让孩子们起身观看。因为我理解孩子们此刻的心情:多有意思啊,爸爸妈妈也玩“击鼓传花”了!那朵粉红色的小花会不会正巧“落”在我的妈妈(爸爸)“头”上啊——他们比游戏中的主角还激动呢;我还感受到了孩子们现时的“艰难”:已经盘腿而坐近两小时了,也该起身舒展一下腿骨啦——大人们真是坐着“看戏”不腰疼!

案例二:

新学年伊始,刚入校的一年级孩子黑板总擦不干净,随满颖老师没有批评值日生,总是亲自动手擦。有一天,班上几个值日生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的,随老师又惊又喜。她面向黑板,张开双臂,一边作出“拥抱黑板”状,一边动情地说道:“真是太干净了,用这样的黑板写字真是幸福极啦!”从此,孩子们“抢”走了老师擦黑板的“特权”……

随老师述说的这件事,给我带来不小的震动——老师“拥抱黑板”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这个充满诗意的教诲也一定映入了孩子们的心里。

启示: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口号脍炙人口,“热爱学生”也成为师德考量的头条训诫,然而,当我们天天与孩子们“厮磨”在一起,面对一个个生动的脸蛋,一件件琐碎的事情时,我们却不自觉地维护着教师的尊严,习惯地行使着教师的权力。于是,我们不再去体察孩子们看父母游戏时的窃喜,不再体恤孩子们盘腿落坐两小时的酸痛,只想着“纪律至上”,只知道发号施令——“不能起立”;看到那块被稚嫩的小手擦干净的黑板,我们可能只是程式化地发出指令:“今天,老师要表扬某某小朋友把黑板擦得很干净,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久而久之,“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依然是一句口号,只有宽泛的定义——“一切”,还有前置词“为了”,却没有了缀句——“怎么做”;“热爱学生”依然是年终考核或评优表上必不可少的条款,“打勾”是绝对的,“打叉”是忌讳的。

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更是引路人。“同行”,就该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想些什么,与他们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引路”,不能仅靠说教、发号施令,要寻求方法,讲究艺术。随老师不仅仅是“拥抱黑板”,更是用一颗童心在拥抱孩子!孩子们不再简单地认为“擦黑板”只是值日劳动,他们希望随老师能天天幸福地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字!多么有智慧、多么有诗意的教育啊!

走进孩子,理解孩子,拥抱孩子,你也会享受诗意的教育!

 

2011.6.2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