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解锁宇宙科学奥秘
——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亲子共赏“红月亮”
“快看!月亮真的变成红色了,太神奇了!”9 月 8 日凌晨 1 时 30 分许,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刘依晗在家长的陪伴下,趴在自家阳台栏杆上,兴奋地指着夜空里的 “红月亮” 喊道。当天凌晨,一场我国全境(除东北小部地区外)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震撼上演,上实附小的师生与家长们在学校科学组的精心引导下,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亲子观月”之旅,在感受宇宙奇观的同时,深化了家校科学教育互动。
此次月全食是 2025 年最受瞩目的天象之一,下一次我国境内再想观测到类似的 “红月亮”,需等到 2028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9 年 1 月 1 日的 “跨年月全食”,珍贵的观测机会让家长和孩子们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学校科学组提前发布《“红月亮” 观测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月全食与 “红月亮” 的形成原理: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呈一条直线,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 “本影” 区域时,便会发生月全食;而 “红月亮” 的出现,是因为太阳光中的蓝、紫等波长短的光线被地球大气层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则被折射到月球表面,为月球 “染上” 了独特的暗红色。这份指南不仅让孩子们提前掌握了科学知识,也为家长陪伴孩子观测提供了专业参考。
考虑到学生第二天需正常上学,学校在指南中特别标注了 “重点观测时段”——“红月亮” 仅在 9 月 8 日 1 时 31 分至 2 时 53 分出现,共 1 小时 22 分。家长们纷纷响应学校建议,提前定好 1 时 30 分左右的闹钟,在不影响孩子睡眠的前提下,叫醒孩子观测。“之前担心孩子熬夜影响学习,看到学校明确了核心观测时间,就放心地带她来看了。” 三年级陆芯莹学生家长说,“孩子一边看,一边跟我复述学校教的月全食原理,还拿着小本子画下了‘红月’。“
观测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的全家围在阳台,用肉眼感受 “红月亮” 的静谧与壮美;有的拿出家里的望远镜,细致观察月球表面的暗纹;还有的打开手机夜景模式,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二年级学生罗子萱的爸爸分享道:“孩子一开始还担心看不到,当红色的月亮慢慢出现在夜空时,她激动得拍手。我们还趁机聊了聊月亮的传说和航天知识,这既是科学启蒙,也是温馨的亲子时光。”
为进一步延续观测活动的教育意义,9 月 8 日的科学课上,学校专门留出 10 分钟 “宇宙小发现” 分享环节。孩子们带着自己画的 “红月亮” 画像、拍摄的照片,踊跃分享观测感受:“我看到的‘红月亮’偏橘红色,中间最红!”“月亮慢慢从红色变亮,就像‘钻’出来一样!”“我和妈妈聊到了嫦娥五号探月,原来月亮上还有这么多秘密!” 生动的分享不仅让孩子们巩固了月全食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此次亲子观月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校外科学实践,也是上实附小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学校科学组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自然天象、科学实验等资源,设计更多家校联动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也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科学教育中,共同为孩子搭建探索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