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上的红飘带
上实附小孙咏梅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军长征打破敌人的“围剿”北上抗日,经历了艰难险阻,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2、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以至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欲望。
3、了解一些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
4、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史,引导学生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长征这段艰难的历史。
(一)启发学生疑问,引入新课
1、从公元1934年到1936年,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出示课题)它是由几十万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鲜血构成的,绵延二万五千余里,成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悲壮、最英勇的一次进军,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长征”交流:对于长征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概括提问:(1)为什么叫“长征”?(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3)有多少红军战士参加了长征?(4)长征中都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二)了解长征的原因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段历史同学们有可能不大了解,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一道去了解这段历史。(解决问题2)
(1) 看书本58页。
(2) 自从我们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他们一心妄想消灭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向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围剿”也就是包围起来攻打的意思。
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
次序 |
国民党军 队 |
中 央 红 军 |
比 例 |
结果 |
第一次 |
10万 |
4万多 |
约2.5:1 |
胜利 |
第二次 |
20万 |
3万多 |
约7:1 |
胜利 |
第三次 |
30万 |
3万多 |
约10:1 |
胜利 |
第四次 |
30多万 |
7万多 |
约4:1 |
胜利 |
第五次 |
50万 |
8万多 |
约6:1 |
失败 |
(3) 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内个别人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长征的主要原因。
(4) 想一想,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
(5) (补充:参加长征的人数可对照表格中第五次反围剿时的人数)(问题3)
(三)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在长征的过程中,我军分别冲破了四道敌人的防线,虽然防线被我们冲破了,可我军的人数明显从原先的八万多人集聚降低到三万多人。为了保持军力,我军在遵义召开了重要的会议。(看录象)
2、介绍参加会议的人。(看照片)
3、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否定了不正确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四)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1、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险阻,在他们面前都出现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呢?(解决问题4)
2、学生看书,书本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个事例,在小组中读一读,并交流在课前你所了解到的内容。
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图片和录象。
飞夺泸定桥:录象、图片
翻越大雪山: 1、录象
2、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过程中战士们为什么不能中途休息?
刚一上山便感到呼吸不畅,这又是怎么回事?(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
过草地:录象、图片(坚忍不拔 勇往直前)
4、这些只不过是在长征途中战士们遇到的一部分的困难,在课后再去找找其他相关的资料,红军还遇到些什么艰难险阻,以各种形式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
(五)重返长征路
(解决问题1)
1、我军有四支队伍参加了长征,来看看他们的长征路线图。(录象)
2、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出示:长征路线图)
(1) 照书本59页,在这些地方画上小红旗。
(2) 找找红一军都经过了哪些省?圈出来。
3、学生交流。
(六)聆听歌曲,升华情感
1、长征是伟大的,是前所未有的,读一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来总结今天的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欣赏这首诗谱成的曲。
(七)课后拓展,明确任务
在长征的过程中,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不仅克服了种种的艰难险阻,其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课后收集一下,下节课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