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党员随笔(傅筠)
作者(来源):傅筠    发布时间:2010-10-18

平静地道别

傅筠

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繁琐、孩子的拖累……不知何时开始,我已经忘却了阅读、丢弃了笔耕。时时会跟身边的朋友说,我基本“废”了,酸不拉唧地为一方几近荒芜的心灵花园自怜着,惋惜着。所幸的是宝宝临睡时,喜欢让我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哪怕这个故事已经听了无数遍,无数遍,但是每天他都会像听一个新故事那般专注,且每每能够提出不同的问题把我问倒,我也在在哑然中享受这片刻的书本和阅读带给我的快乐。孩子的读物是那么被大人们忽略,犹如孩子的想法永远被大人么所不解一般。当我作为一位孩子的母亲、一位学生的老师,与他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读本中时,我深深地被这些纯净而美好的读物撼动了,欢笑、流泪、沉思……那方“贫瘠”的心田又有了被滋润的感觉。

《爷爷变成了幽灵》是我和孩子都喜欢的读本。我有我喜欢的道理,孩子为什么喜欢,问他了,也没说清,但是我却能懂他。书中,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可艾斯本并不相信,他不能割舍对爷爷的依恋。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因为爷爷忘了做一件事,是什么事情呢?每个夜晚,变成幽灵的爷爷都会回来和艾斯本一起回忆很多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爷爷带他去游乐场、看赛车、看电影、钓鱼,爷爷冲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脸、挠他痒痒、把糖藏起来——他们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爷爷不再笑了,他让艾斯本靠近自己,捏着艾斯本的小手,温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他们哭了,我泪崩了,我脑中闪现的是养育我十多年的外婆在弥留之际,我看着她闭眼,看着血液渐渐地在她身上消退,看着她的手渐渐发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我越来越远,让我平静地接受亲人的死亡真的很难,艾斯本爷爷的离去,和我外婆的离去是一般的,艾斯本的感受和我的感受也是雷同的:一段时间里,整夜的流泪,整夜的思念,整夜的做梦。小时候就记得司马迁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了这本书,我竟会感觉到另外一种死亡:平静如流水,如花落花开,日出日落,自然宁静,没有波澜,没有惊心动魄。一如艾斯本的爷爷和我的外婆的离去……爷爷和小艾斯本一起回忆爷爷的一生,爷爷和小艾斯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原来小艾斯本和爷爷有那么多回忆,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原来生命是无常的,重要的是我们一起经历过生命丰富多彩的过程,爷爷平静地对小艾斯本说再见,小艾斯本安然地接受了爷爷的离去。因为有爱和回忆,因为可以把爷爷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生死两相安。外婆离去整两年了,祭奠时,我站在外婆的坟头或牌位前,一次比一次的豁然:故人已去,我是否该好好珍存一份美好的情感记忆?如外婆还活着的时候那样,我在坟前絮絮叨叨着:妈妈的唠叨,儿子的顽皮,工作的忙碌,生活的挫折……我用心倾诉着,我相信外婆能够听到,能够懂得,每每此时,我心中便被暖意充溢,好像外婆离我并不遥远……

儿子听故事时眼中的那抹泪花更多的是我自作多情的幻化出来的,三岁顽童何德何能感受得到死亡、离别、思念的沉重和伤感。但是,我想,当他听着艾斯本和他爷爷一起做过的这么多事情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会放映出他那从他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和他朝夕相处的外公的点点滴滴。他最爱的外公,现在和他每天在一起游戏:骑马、打仗、看电视、甚至是胡搅蛮缠……许多年之后,我想,我的儿子也一定会经历如我失去外婆一般的痛苦和难受,是不是到那时,他会如我这般幸运,读到这本名为《爷爷变成幽灵》的书,能够和艾斯本一起坦然地接受永远的离别?死亡,如花开花落,平静地道别,积极地生活,哭有时,笑有时,悲伤有时,欢乐有时……

写在我亲爱的外婆离世两周年之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