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数学
——数学组校本教研小结
由于我校数学教师趋于年轻化,教法理论的缺失,而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合作与创新。现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我组教师共同商讨后最终确定“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数学”为主题,申报了区“十二五”校本研修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论坛等形式的活动,老师们已初步掌握适合本年段不同教学内容的体验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提升认识
先进的新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每周进行一次以校辅导或备课组自学相关文章的培训学习活动。有专家讲座、组内教师导读、自学交流、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案例分析逐步转变教师的理念。
根据主题我组教师先后学习了《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一书中的部分案例剖析和阚友春 《小学数学自我体验策略指导的研究》等有关著述,3月初,我组教师共同聆听了市教研员
二、重备课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本学期各年级的伙伴式案例研究,均围绕校本主题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一年级的“左与右”以生活中相关的真实情景引入,通过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有亲身经历的过程,从而感知左右,35分钟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最佳状态。三年级的“几分之一”课上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环节,自主探究得出有关分数的基本知识。四年级的“垂直”陆老师通过观察一条鱼,让学生看图找两条直线会出现的情况,通过想象、动手实践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五年级“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从铺垫环节的摸球游戏到最后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转盘游戏。课后学生感言:原来商场游戏的设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考虑的因素真不少呢!
在数学组合作俨然成为教师间的一种习惯,让个人智慧与他人共享,让教师的个人智慧间产生碰撞,激发出更大的智慧。在本次精教论坛的主题活动中,二年级的赵燕老师主动请缨执教“列表枚举”,组内教师纷纷献计献策,沈丽英老师负责制作媒体每次听完试教就要改,找一个合适的画面、搜索一个声音效果,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动却要花费不少时间。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的汪琼老师主动提出负责文字的剪裁,时常因一个字的大小问题重新来过。其余老师则在听课后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想法和改进方案,并为论坛的展示出谋划策。在展示活动中各年级组老师分别从情景中体验、在自主探究与实践操作中体验和合作交流中体验三方面,对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研讨。活动后老师们感叹: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地基本保证。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三、反思得失,强化认识
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小札记的大修炼,根据校本主题记录下学习指定文章后的收获,自学文本后的体会,博采众长,学习多方教学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多种形式的学习后,老师们谈到:现在的课堂活了,师生的互动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同学课后会拿着自己记录下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来寻求答案,更多关注这类生活原型。老师们在课前设计教案时会更多考虑此教学内容可选取的教学方法并筛选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校本研究后的反思
通过此次校本研究,老师们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如何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数学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究改进,如老师们在反思中提到: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还应考虑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寻求知识背景,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适当挖掘社会生活,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感知等问题。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地记录,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教育的承诺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 把它作为工作信条,我们数学组老师将会更加勤奋踏实地落实校本研训的各项工作,力争打造团队品质,使整个数学组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