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也是艺术
吴文静
还记得在一节英语课后,英语老师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
面对这件事,这可是我当了20年班主任以来第一次碰到。如果随意把小仓鼠扔掉吧,孩子口头不会说,但心里肯定会不服。那如何来妥善解决这意想不到的事呢?当前,我们接触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要什么有什么。经常会带些玩具来玩。在家里被娇宠惯了,脾气倔强,对家长的话置之不理;在学校,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之任之。一旦批评不当,还会给你顶撞几句,故意和你捉对。何况在这四人中,还有一位问题学生——周子凡,他可是个我行我素的人,想不通的事,你如何对他解释他不会听,还会故意找些麻烦来。他思考问题比较偏执、绝对,从自身的兴趣出发,不考虑事情的结果。这更让我觉得这事不能很草率地去解决,还是要静下心来同孩子慢慢地疏导。疏导不仅要给孩子提出存在的问题,还要给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处理事情要让孩子接纳自己,拉近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就得和他们交朋友,走近他们的心灵。这是疏导运用成功的前提。即使你掌握的是真理,可你用生硬的态度或通过大道理去让他们接受是没有作用的。于是,我先缓和了自己说话的语气,请周子凡来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赵羽澜买来的小仓鼠要在放学后去调换,她放在橱里被我看到了,我便把它拿出来玩,在课上喂食给它吃。我今天早上还帮两位女生各买了两只小仓鼠,她们都放在橱里和书包里,准备放学后带回家。”
听完他的述说,我觉得态度还是很诚恳的。我便决定通过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反省,得出答案。因为让他们自己思考不足之处比老师讲大道理要好得多。于是,我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四人交流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十分钟后,他们得出:“不该带小动物到学校,不该在上课玩,所做的行为影响自己、老师和同学上课。”显然他们对问题已经有了潜意识的认识。在他们认识错误的基础上,我便采取正面的话语来启发学生:针对他们饲养小动物,我首先从孩子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出发,我对他们说:“老师不反对你们饲养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孩子肯定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要表扬你们。”他们听了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眼睛紧盯着我。我继续说道:“你们喜欢小仓鼠,在饲养它时,你们是否了解了它的特性?饲养的方法?你们了解他们的来历吗?一旦从小仓鼠身上得到病菌怎么办……”老师的一连串问题在学生脑海中荡起了涟漪,或许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没有考虑到的。他们变得有些茫然,接着,我再针对问题症结教育学生:“你们饲养小动物的地点不该在学校里,更不该在上课时。老师辛苦准备的一堂课就这样被你们给打搅了,想听课的同学也深受其害。这是老师最气愤的地方所在。”在孩子了解了这么多后,他们对问题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原来自己的行为除了影响教学秩序外还牵涉到自身的生命安全。从他们的眼神中已看到了孩子被老师的分析和教育深深打动了。孩子毕竟年龄小,思考问题比较片面。所以作为一个教师,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可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要多了解研究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进行教育。直接给他们正面教导有时会超过他们的理解力,只有把极端、片面的思想摆出来,让他们看出自相矛盾或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才会顿悟。最后,我从尊重孩子的个性出发,给他们五分钟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方法:我先提出:教室里是不能放的。商量了5分钟后,一位同学提出放在教师办公室被我阻止了。他们接着又继续商量。一会儿,周子凡说:“我们放在门卫室,等放学后再去拿。”我一听,便说:“你们必须要征得门卫叔叔的同意。”于是,周子凡便下楼去门卫室,一会儿上来了,说:“门卫叔叔同意了。”我想:这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于是,他们纷纷从书包里拿出关在笼子里的小仓鼠,由周子凡拿到门卫室。小仓鼠的处置得到了解决,此时,他们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回到教室后,他们如释重负,和大家讲起了饲养小仓鼠的种种不利之处。是呀,通过他们自身的认识再去教育身边的同伴不是再好也不过了吗?从此,班级里看不到带小仓鼠的现象了。
事后,我也在想:教育的特点就是既有计划又无计划,如何随机地教育,遇事而诲,遇物而诲,灵活机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当初如果是一味地将小仓鼠丢到垃圾桶解决会是怎样的后果呢?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会如何呢?或许,偷偷带小仓鼠的现象还会出现……
孩子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教师理应要善于疏导,疏导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育方法,疏导好了就是一种教育艺术。我们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就要表现出灵活、机敏、准确的反应能力和妥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教育机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得教育有一定的艺术性,那么无论遇到什么难题、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矛盾,都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