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班主任德育案例:用爱扣启孩子的心灵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11-08

用爱扣启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德育案例

                                     上实附小   金英华

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自踏上工作岗位那天就开始了,至今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每次接到新的班级,我总是要向前一任班主任打听班里的各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当我接手现在这个班的时候,就了解到这个班最难管的学生是肖宇峰和王彦。然而当我真正走入这个班,与学生接触以后,我内心受到的震动,或者说打击是非常大的。应该说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是非常熟悉的,低段的孩子心理表现、行为习惯我是比较了解的。然而难以想象的是班级中行为心理偏差的远不止这两位学生,这个班中的学生家庭背景非常杂乱,有离婚的,有再婚的,有隐秘病史的,有外来打工的,好些父母的年龄有五十上下,正在吃多动症药的就有三位……这种种情况造成班上的一些孩子行为心理异于一般的孩子,表现在平时的言行举止经常让人有消受不起,瞠目结舌的感觉,老师在管理上面临很大的困难。

    然而这重中之重,最棘手的难题还是肖宇峰同学带来的……

    他,长得虎头虎脑,十岁不到,只有二年级,但是身架骨却十分壮实,圆滚滚的脸蛋,圆滚滚的身体,个头超过高年级很多同学他的饭量大得有些惊人,饭盒里的饭菜经常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有时我看在眼里,都要替他担心别把肚子给吃撑坏了……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他的个性给我的触动之大。在我印象中,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说一,他们不会说二;即使再有个性的学生,到最后也会在师长严厉的批评教育下乖乖“缴械”。而肖宇峰却不同,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自己找乐趣:昨天,他还因为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受到老师的批评,可是今天上课索性整个人趴在地上爬;昨天只吃了几口饭,饭碗摆满桌子,人就不见踪影,今天又到厕所里玩水爬窗;昨天刚向同学要来了水果和喜爱的鱼啊肉啊吃,今天又去拿水瓶浇同学……他似乎每天都有新的玩乐节目,而我每天都要为他提心吊胆:别动手打架弄伤了同学;别因为手脚损坏了公物;别又不注意弄坏了同学的学习用品;每天不仅有同学来告他的状,连任课老师也经常在我面前数落他的出格表现……而我非常害怕跟在他身后处理一件又一件令人头疼的槽糕事情。他可以当着师长的面把师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教育当作耳旁风,照样我行我素;他可以跟老师的话反着来,拧得像一头拉不回的犟牛;他可以把老师气得大半天心情不好,可自己一转眼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是的,他在我面前摆下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该如何教育当下个性偏常的学生?当这个学生“软硬不吃”,我们该从何入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了解,发现他属于那种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明明犯了错误却不承认,有时侯既使承认也是敷衍了事,过后照样我行我素。对老师的谆谆教导他往往是不理不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经过了解,我知道造成他今天的这种性格的根源是他的家庭,他父母离婚,爸爸在外地做生意,难得回家,妈妈已经回老家广州,现在跟随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一个不足十岁,正渴望父爱、母爱的时候,他却无从体会,可能就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才形成了他过早叛逆的心理。

    我想,那天发生的事,给了我一些启示:

    下午的唱游课,他主动提出要求进办公室做作业,我同意了。我发现,他那天的心情很不错,做功课时还很喜欢和我聊天。我们聊到了他的父母,我问他“想他们吗?”他告诉我说“想”;他还自豪地对我说妈妈是个警察;令我更加震动的是,当我问他平时和妈妈有联系吗?他不假思索地说“有”,说去年妈妈就打过电话给他。我听了心里就像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妈妈去年的一个电话,他竟然一直记在心里,那么他是不是一直在盼望妈妈再次的来电呢?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他比其他同学少一份爱,少一份对孩子来说最珍贵的、谁都无法替代的来自父母的贴心的爱。而他的内心正强烈地渴望着那份爱!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一律地听话守纪,而总是忽视了孩子另类个性形成的原因。虽然我们不是职业的心理老师,心理分析师,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教育引导他们。针对这样的学生,更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细节上去关怀爱护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一般去嘘寒问暖,和他们交心,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才可能敞开心扉,把老师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可以信赖的人,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导才不会逆耳,才能听进去,老师的教育才会在他们身上“发酵”……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他们还都是不谙世事的孩子,难道我们不该以一个长者的风范、师者的修养去包容他们?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觉得我有必要、我也应该有所行动了……

    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走近他、亲近他,敞开心扉,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关爱他,想用母亲般的温情感化他。我经常找他闲谈,询问父母的近况,打听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向他说明家长的不容易,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现实生活……

其次,捕捉其闪光点,每每发现,我会在班上“大肆宣扬”,及时进行表扬,以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孩子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真正的教育艺术不是用眼睛教育孩子,而是用心灵去观察孩子的世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好学生人人都爱,但要爱一个“坏”孩子却并非那么简单。现在想来和肖宇峰的接触过程中,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戴着大大的有色眼镜在评判他,把他归为坏孩子这一块。所以最初的交谈都是无功而返,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而自从我由心而发,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以后,我发现他居然有所转化了,不在那么强头强脑了,能比较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意见了……是呀,当这样的学生犯错时,老师就该像鱼儿离不开水,鲜花离不开雨露,小草离不开土壤,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与其说是转变他的一个过程,其实也是转变自己观念的一个过程,让自己以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孩子。其实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和不足,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接受他们。

再者,以生之谊,用同学的友谊和宽容来感化他,也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我让其他同学和他作朋友,并且在指出让其他同学他的优点,让其他学生肯定他,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驱走他内心敌视的成分,感受到来自同学给予自己的友善。通过同学的感染,促进了他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暴力不再是解决同学间矛盾唯一的手段了,打人的事件少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允许学生犯错,包括同样的错”。学生的转变一定不是一促而就的,它必然有一个过程,可能还是长时间的。这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理解、宽容和耐心。对于像肖宇峰这样一个学生,老师一定得抱有马拉松长跑者的毅力和决心,作好长途跋涉的准备,那一定是一场拉锯战,老师要稳得住、耐得住。不要因为缺点的反复就去否定他,放弃他,用粗暴的方法去处理事情,再去泯灭他进取的小火苗,那无异于给自己的德育工作自掘坟墓。只有爱才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桥梁,与他们成为朋友,才会让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进展得更顺利,才能真正体会到当班主任的快乐。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导也无定法。但关键一个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旋律,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扣启每一个受伤的心灵,感受阳光的温暖,让他们同样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闭窗口

| 城市学校少年宫 |新生报名|招生管理| 网站管理 | 后台管理 | 联系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您是本网站第登陆用户
地址:徐汇区天等路75号 邮编:200237 总机(学生求助电话):54292687转各分机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建议采用1024*768的分辨率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