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一体 √□校本研修
徐汇区“十二五”教师培训
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之研究”
课程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人 金英华
申报单位(盖章)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申报日期 2012、2、10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培训部制
填 写 要 求
一、请以word文档格式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中画有方框的地方请以打勾的方式选择,并在方框后的横线上加以具体说明。
三、若表格的空白不够可以附页。
四、表后请附教材、学习辅助资料或可以证明课程价值的其他材料,上述材料是课程审批的依据之一。
五、其余未尽事宜各单位可依据自身情况附页说明。
六、本表一式三份,申报单位、审批部门和申报者各存一份。
课程名称 |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之研究”语文教师培训 | ||||||||
课程类别 |
□师德与素养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 ||||||||
培训对象 |
□全员培训 □非全员培训√(语文教师) | ||||||||
培训时间 |
起始时间2012、2结束时间2012、6 | ||||||||
培训课时 |
47 |
申请学分 |
2 | ||||||
培训主要形式 |
自学、集中学习、教学论坛、经验交流、听课观摩、评课反思、 | ||||||||
考核方式 |
□考试 □考查□论文 □其他 教育案例 | ||||||||
培训教材 |
洪松舟《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_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郑晓燕《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罗洛《浅析课堂有效提问的特性》 剑桥教育《提更好的问题》 |
出版单位 《小学教学参考》 《课程与教学》 《教育科研》 |
| ||||||
培训经费 |
500元 |
管理者 |
毛福敏 | ||||||
课程申报人 |
金英华 |
联系电话 |
18621979423 | ||||||
主讲教师情况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所在单位 |
备注 | ||||
高永娟 |
女 |
中高 |
区语文教研员 |
理论知识讲座 | |||||
毛福敏 |
女 |
中高 |
上海实验学校 |
经验方法指导 | |||||
|
|
|
|
| |||||
选题背景 | |||||||||
近几年学校规模不断壮大,每年都会有年轻的教师来校,因而语文教师的队伍也逐年趋于年轻化。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每年都会围绕“有效教学”,开展“四课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助推教师的成长,其中不乏有颇有亮点的教学展示课出现,同时也发现了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许多通病:问题琐碎抓不住提问的契机,或者是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例如,(1)提问随意,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对不对啊”、“好不好啊”、“行不行啊”,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学生根本无从回答。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对学生只能启而不能发,他们对课文内容都没有全面的感性认识,又哪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呢?(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课文分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其实,提问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学的每一步深入都离不开问题设计。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阅读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综上所述,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以“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为课题,开展以校为本的“有效提问”教学研究,在日常教学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内化素养。两相结合,促进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 |||||||||
课程目标 | |||||||||
1、通过活动,提高老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论坛、教学案例分析等途径,提高教师的语文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活动,加强老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 |||||||||
课程内容简介 | |||||||||
一、 培训设置的意义: 提问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学的每一步深入都离不开问题设计。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阅读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反之,低效、无效、负效的提问,只能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通过本期培训,帮助教师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不断促进教师学习的意识,营造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氛围,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培训内容体系结构: 本期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材分析、不同课型专题研讨、经验介绍、听课观摩、评课反思、教学论坛。 培训总学习时数为46课时。 二、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包括自学、集中学习、网上研讨、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听课观摩、教学论坛等。 利用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特性》等学科理论,并通过网上论坛交流促进教师的习得内化。 结合学校“星级教师教学展示”和学校“伙伴式”课例研究,以及上海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展能课比赛的平台,组织老师进行听课观摩、评课反思的教学活动。 进行“有效提问”专题研讨和“精教论坛”展示活动。 教学目的: 以“培养高素质的语文教学团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以语文教学专题研讨、听课观摩、评课反思、教学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从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提升,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发展,力争打造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的语文教师团队。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希望通过语文教师培训,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掌握语文教学科学理念,调整工作心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名师指导和教学实际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团队合作和个人教学展示相结合,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相结合,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 成果预期: 本次培训利用自学、集中学习、交流、讲座,研讨,希望教师们能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教学理论、专家的教学经验与自身的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训期间,语文组还将组织教学展示、教学论坛等多元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课程培训实施计划 | |||||||||
主题 |
形式 |
课时 |
实施时间 |
主讲教师 | |||||
学习论文“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_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
导读 |
2 |
2/6 |
毛福敏 | |||||
学习论文“浅析课堂有效提问的特性” |
自学 |
1 |
2/13 |
全体语文教师 | |||||
学习论文“小学语文有效提问三策略” |
自学 |
1 |
2/20 |
全体语文教师 | |||||
专家指导 |
讲座 |
2 |
2/27 |
毛福敏 | |||||
观摩星级教师展示课 |
听课 |
5 |
3/1 |
刘晓燕、 傅筠 | |||||
3/2 |
李岚 马燕彬 吴文静 | ||||||||
评课 |
1 |
3/3 |
金英华 | ||||||
学习《提更好的问题》 ——如何提更好的问题 |
导读 |
1 |
3/5 |
刘晓燕 | |||||
观摩实验总校语文展能课比赛 |
听课 |
7 |
3/7 |
金英华 | |||||
专家点评实验总校语文青年教师展能课比赛 |
评课 |
1 |
高永娟 | ||||||
观摩一年级组伙伴式课例 |
听课评课 |
4 |
3/13-14 |
王沪薇 | |||||
学习《提更好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提问 |
导读 |
1 |
3/19 |
吴文静 | |||||
观摩二年级组伙伴式课例 |
听课评课 |
4 |
3/21-22 |
刘晓燕 | |||||
学习论文“语文教学的七重和七不重” |
网上交流 |
1 |
3/26 |
叶文谊 | |||||
学习论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
自学 |
1 |
4/7 |
马燕彬 | |||||
观摩三年级组伙伴式课例 |
听课评课 |
4 |
4/11-12 |
沈英 | |||||
结合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案例作解读 |
案例解读 |
2 |
4/16 |
傅筠、李岚 | |||||
观摩四年级组伙伴式课例 |
听课评课 |
4 |
4/23 |
陈新芬 | |||||
精教论坛 |
教学展示 |
1 |
待定 |
朱静奋 | |||||
专题讨论 |
1 |
金英华 | |||||||
撰写“精教论坛”心得文章 |
1000字小论文 |
1 |
5/30 |
全体语文教师 | |||||
教研组长完成“精教论坛”活动小结 |
总结文章 |
1 |
6/8 |
金英华 | |||||
整理活动资料 |
成果集 |
1 |
6/15 |
金英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培训结果的呈现形式 | |||||||||
网上评课、教学反思、教学展示、教学论坛 | |||||||||
申报单位评审意见 |
(单位签章) 2012年2月 日 |
专家小组评审意见 |
学分评定_______分 审专家______(签名)___年__月__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