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朗读训练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立体依据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它是学生对文本认知、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低年级教学主要以拼音、识字为主。有效的朗读指导不仅能代替枯燥乏味的书面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应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生字、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纵观如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尽管听到不少读书声,但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如隔靴搔痒,只重数量,忽视质量。外加低段学生认知浅显,不会读书,常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漏字、添字等现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组围绕“兴趣教育,分层教学”确立了“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朗读训练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整个课题研究为一学年,从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明确年段及课时朗读目标,提高朗读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
2.立足课堂,静心指导朗读,总结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着力提高教师朗读指导水平,丰富指导技巧和评价方式。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4.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内容
1.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课堂朗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如何根据各班实际学情和年段目标,确立课时朗读训练目标,把握课堂朗读指导时间。
3.如何激发学生课堂朗读兴趣,培养良好语感,开展行之有效的朗读训练。
4.优化课堂朗读训练指导的策略研究。
5.完善朗读评价机制,丰富朗读评价形式。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与课堂朗读训练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观察法:通过课堂教学、师生谈话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具体了解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明确课堂教师朗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找出解决的对策。
3.行动研究法:以书面文献为参考,围绕实际学情和教学现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课堂朗读训练的有效指导方法,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朗读能力。
4.个案研究法:对研究过程中特殊的个体进行专门研究,使研究活动更加深入。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6.抽样问卷法: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及对课堂老师朗读指导的评价。
(四)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申请立项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确定成员,组织教师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3)组员学习《课标》,明确一二年级朗读指导要求,并结合二期课改教材制定实验教材学习要求及课时朗读目标。
(4)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先进经验。
(5)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这一阶段目标已于2013年10月完成。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1)各备课组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并结合《课标》从课堂朗读习惯、朗读指导方式、朗读目标和朗读评价四方面入手展开研讨。
(2)通过学校“五课制”教学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及听评课活动,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朗读指导水平。
(3)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目标基本于2014年5月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6月)
抽样调查,了解一学年课堂朗读指导训练成效,并归纳总结研究情况,汇总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成效
自课题立项至今,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定期进行研讨学习,并按原定计划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与研讨促思考,可谓受益匪浅。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基于课标,规范教学
(二)重实践,善反思,促发展
(三)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提高成效
(四)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
(一)课堂朗读指导方式虽多元,但目标针对性不强。如何设定合理的朗读目标,使课堂朗读训练层层递进、扎实有效还有待思考。
(二)如何正确、多元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学生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