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案例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双向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上实附小 陈燕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双向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问题陈述 班级中不少学生对任何事物的积极性不高,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活动中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让老师和家长束手无策。这一现象导致整个班级的班风不佳,精神面貌不好。 二、分析原因 为了解决班级中存在的这一不良现象,我逐个找这些同学谈话。通过彼此间平等、友好地交谈,我渐渐走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最后我归纳总结得出,孩子都是希望自己 三、采取措施 (一)老师和家长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相信也会为孩子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因此,在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互相沟通的桥梁。平时以小本子上互相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我根据家长的留言利用每周的晨会课及时进行表扬,并在每周的班会课中进行一周总结。在表扬个人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教育的作用。而 (二)激励的对象与内容广泛。 家长对于鼓励的对象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孩子。用孩子身边的同学为学习榜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相信远胜那些列举众多中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要印象深刻。而鼓励的范围更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尤其对于那些学习上并不出色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更应做个有心人,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哪怕是“今天上课举手了”、“主动为班级劳动”、“今天在校及时订正完作业”,这些被认为是鸡毛蒜皮的事,有时候“小题大做”一番的结果未尝不是好的。因为我们的表扬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三)激励的方式多样化。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不少孩子非 他们的肯定。哪怕只是一两句简单的口头表扬,对他们来说也许就能帮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表扬卡”,一周内受到一次表扬可以贴一颗星,一个月累计到八颗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如果进步大就可以答应出去游玩一次。而老师则可以进行口头表扬和小队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平时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用语言激励的方式让他得到自信。另外根据制定小队评比标准来展开小队间的比赛。每天由负责人通报得分情况,每月评出优胜小队,给予一定的小礼品作为鼓励。让学生为小队争得荣誉而感到骄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合作精神。要知道自己不仅仅要进步,而且要带动身边的伙伴一起进步。当然还可以利用“流动小队长”、“优秀示范生”、“光荣升旗手”等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取得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原来几个自信心不足、态度消极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钟雨玮是个内向的孩子,但是性格脾气比较倔强,父母看到她成绩一直无法爬至中等,心里很着急。于是我观察这个小姑娘,发现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是体育成绩却不错。趁学校开展运动会之际,我推荐她报名了 五、理论分析与启示 美国的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如果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要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你对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一句话感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并不是天方夜谭。很多孩子的人生,也许就因为父母 六、下一步措施 老师应设立多种激励的方式和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参与其中。 作为班主任,尤其要重视这些后进生的发展。学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