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科研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徐汇区教科室本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
优质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全面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管理、研究、咨询等各项作用,发挥科研组的整体功能。尤其要在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明确校级教育科研工作的定位,以校为本,切实解决学校问题为主。
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升管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加强校本的科研管理。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完善“学校→校科研组→课题组负责人”三级管理体系。所有课题都要纳入管理体系,强化科研组长、课题组负责人的管理职能,向科研管理要质量,以严格的管理促进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
加强对课题组教育科研工作的引导和管理,继续推进各课题组的工作,了解课题实施情况,加强过程性的动态管理,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工作失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学习为先,加强校本科研指导。
本学期继续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另一方面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
为了做好徐汇区2015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3月26日,我校邀请区教科室杨向谊老师、杨姣平老师、方莺老师来校指导选题工作。经过研讨,最后拟定此次申报区级研究课题为:《关注差异,基于需求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探索》等三项。6月5日,科研组长刘晓燕老师,为全体教师做了一次题为“如何展开教学案例研究”的校本培训讲座。
三、立足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效,加强推广科研成果,是我校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质量的主要途径。本学期未有课题设计开题、结题工作,主要工作重点落在申报工作及校内课题的研究推进上。
1.研究推进工作
本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继续以“兴趣教育、分层教学”为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进“草根研究”。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等七项校级课题的研究(见附表1),学校各课题组每月召开课题研究会议,组织各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上传至校园内网。区级课题《信息化助推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三项进入中期汇报阶段,为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做好申报工作
⑴ 4月底完成新一轮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共申报三项课题(见附表2)。
3.做好结题工作
⑴ 王璟璟老师的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间解决冲突的策略研究》获结题。
⑵ 8月底完成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为第七届校级优秀课题评选作准备。
四、反思不足,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以下几点尚需加强推进:
1. 结合各教研组工作,寻找新的研究生长点。
2.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强化科研领导意识,创建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4. 鼓励教师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并尽可能把好的稿件推荐给有关刊物。
附表1:
2014学年度上实附小校级课题一览表
序号 |
级别 |
课题 |
负责人 |
参与者 |
1 |
校级 |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研究 |
焦鹏杰 |
语文组17位老师 |
2 |
校级 |
二年级语文书写习惯培养的策略与研究 |
吴文静 |
语文组5位老师 |
3 |
校级 |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
蒋海静 |
数学组6位老师 |
4 |
校级 |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业水平评价标准的研究 |
沈丽英 |
数学组5位老师 |
5 |
校级 |
小学英语各年级“模块-单元-课时目标”的目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
吴 燕 |
数学组6位老师 |
6 |
校级 |
以教师演示与示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实效的实践研究 |
孙廷元 |
综合组10位老师 |
7 |
校级 |
团体体育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 |
汪琼 |
体育组3位老师 |
8 |
区级 |
信息化助推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陆明花 |
|
9 |
区级 |
小学二年级英语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
龚培华 |
|
10 |
区级 |
家庭教育指导校本课程——学校支持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马燕彬 |
|
11 |
区级 |
小学中年级学生间解决冲突的对策研究 |
王璟璟 |
|
附表2:
区 级 课 题 申 报 汇 总 表
学校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上实附小 |
毛福敏 |
关注差异,基于需求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探索 |
重点项目 |
上实附小 |
刘晓燕 |
以小学特色班创建促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 |
一般项目 |
上实附小 |
焦鹏杰 |
四年级儿童经济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规划项目 |
上实附小科研组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