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创建区新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三年规划(2012—2014年)
作者(来源):毛福敏    发布时间:2012-06-28

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创建区新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

三年规划2012—2014年)

我校前身为梅陇三小,属于区域内的薄弱学校089月,学校委托上海实验学校管理,更名为“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上实附小”)。近四年来,学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上海实验学校办学模式,植入先进理念和管理手段,办学质量获得提升,学校招生已从“招不到”到“收不下”,“不仅完成大转身,而且还成为徐汇凌云地区的一所品牌学校”。(引自徐汇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王懋功所著《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一书)

在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和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在徐汇区根据市教委“新优质学校”的建设理念,“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上实附小愿在现有基础上,探索转型时期的创新发展新路,办一所徐汇百姓满意的学校。为此,我校提出创建徐汇区素质教育实验校的目标,并对具体创建工作做出如下规划。

第一部分  现状与分析

一、学校发展历史

梅陇三小创办于1995年,位于徐汇、闵行交界处的凌云地区,是一所普通公办小学。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往年招生,附近对口地段的居民舍近求远,弃校而去,使得学校生源逐年流失。周边居民因享受不到徐汇教育的优质资源而颇有微词,区人大代表几次提交议案,迫切要求提升区域办学水平。089月,徐汇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实验学校管理梅陇三小,更名为“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时任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亲自出席徐汇区教育局与上海实验学校的签约仪式,并对翻牌后的上实附小给予厚望:希望上实附小根据本地域实际情况,花大力气致力于最出色的现代学校的建设,成为能让老百姓心仪的学校。

学校充分注重上海市实验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本地域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提出了上实附小办学目标:“全面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实行课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评价整体改革,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努力把学校办成有实验特色的、在徐汇区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公立小学。”

近四年来,学校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一些家长由原先的“弃校而去”变成了如今的“心向上实附小”;学校由之前的“担心生源流失”变成“担心承受不了”;原先对学校前景感到失望并已经打算跳槽的教师也安心了。09719的《解放日报》刊登专题报道《梅陇三小:从“招不到”到“收不下”》。

二、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28人,教职工56人(其中2人编制在实验学校)。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7.3%;专科15人,占27.3%; 中高3人,占5.5%,;小高19人 占34.5% ;党员12人,占21.8%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31人,占65.2%

学校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学校拥有1个体操房、1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篮球场与跑道均已摊铺塑胶层。

三、学校发展优势

1“双优”体制。徐汇区教育局是学校直接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督导与评估;校长则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推荐,徐汇区教育局任命。上海实验学校通过委托管理,对上实附小的内涵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双优体制”给了学校坐拥徐汇教育高地,享用上海实验学校优质资源的特殊条件。

2)“集团”资源。上海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由位于浦东、闵行、徐汇三区6所学校组成,上实附小是成员校之一。一年两次轮流在集团成员单位召开集团理事会,交流办学经验,探讨办学思想,以及两年一次集团学校精品课比赛、不定期的校际教研活动等使得上实附小拥有丰富的“集团”资源。

3)“品牌”效应。学校注重上海市实验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全面引入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从实验教材的引进到学校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均已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教职工认同,家长认可,社会称许。

4)目标激励。“把上实附小办成有实验特色的、在徐汇区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公立小学——三年办成梅陇地区品牌学校,五年办成徐汇区品牌学校”的口号已成为激励全校上下的奋斗目标。翻牌以来,学校先后取得了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单项优秀”、“综合优秀”的奖项,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已在梅陇地区声名鹊起。

5)氛围和谐。学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获得教师的认可,教师的归属感增强了,“以校为荣”的幸福感上升了,更可贵的是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了。学校已形成了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

6)“双轨”办学。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自08届一年级起实行面向全区招生的“区域班”与就近入学的“地段班”双轨制办学,同时各招收2个班级(2011年为解决本地段孩子入学扩招1个地段班)。随着我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持续提升,生源一年比一年壮大,两个区域班报名人数由08年的120人增至2011年的372,全校学生数也从08年的572人增至11年的729人。

7)硬件支持。我校地理环境闹中取静,校舍布局合理,场地开阔,为创建素质教育实验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问题分析

1)在发展目标方面,距20107月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创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把上实附小办成徐汇区品牌学校”的目标已过去两年,尽管学校发展上了台阶,但要在之后的一年内实现“徐汇区品牌学校”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困难。

我校将申报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通过创建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力争获得命名。

2)在教师发展方面,现有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学校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2%,且近两年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录用的新教师不少,他们教学阅历浅,尚处于适应阶段;一些中年教师由于习惯“安稳”状态,不敢接受太大的挑战。骨干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在区内有影响力的不多。如何对教师作适合个体的规划及培养已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3)在课程建设方面,从实验学校引入的语文教材已在一至四年级全面铺开,实验学校《数学思维训练》也已成为我校一至三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材,但如何用好实验教材,凸显其特色,还有待深入研究;“一校一品——‘快乐智多星’”课程建设虽已全面推进,但其“内涵”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素质教育思想

一、办学理念

我校以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纲,坚持“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的办学思想理念,努力以优质教育、高效管理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二、办学目标:

我校未来三年的办学目标是: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管理优势,积极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努力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有“实验”特色的、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乐学习,勇攀登,懂礼仪,敢创新,具有持续发展潜能的小学毕业生

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能创新的教师队伍。

五、学校校训:

乐于求知,勇于攀登

 

第三部分:素质教育实施

一、课程建设

(一)基本目标

积极探索学生成长规律,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将“乐于求知,勇于攀登”的校训融入课程建设;有效整合上海实验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积极研发三类课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初步形成三类课程整体改革形式:在基础课程方面,语文实验教材平稳落户,数学、英语学科建设有突破;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开发取得阶段成果;德育课程构建起特色活动系列。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其中语文实验教材特色凸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品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亦已形成。

(三)具体实施

1深入研究基础课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语文学科

学校自08学年起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语文(阅读)实验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语文学习整合,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性把握能力。实验教材已在我校一至四年级全面使用(注:五年级“回归”二期课改教材)。由于两校生源的差异,以及上实附小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与实验教材不甚匹配,实验教材又与区教研平台脱节等因素,使得实验教材在上实附小的实施遇到了困难。为了让语文实验教材平稳落户,并凸显其特色,学校除了加强与实验集团学校的校际教研,有效开展语文实验教材与二期课改教材的“统整”实验,提高课程学习的适切度外,还要通过密集型校本实务培训,及时为老师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大家用好实验教材的信心和能力,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逐步显现实验教材的理念优势与品牌效应。

2)数学学科

学校已将上海实验学校的《数学思维训练》作为一至三年级的数学拓展课教材,每周安排一课时,并将它融入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的评价系列。我们要通过专家指导、校际教研、校本研训,积极开展数学学科研究,提高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力,并在2011年区质量监控中我校数学成绩走出低谷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3)英语学科

英语是我校的学科“新秀”,不仅在2011年均瑶杯比赛中“异军突起”,还曾获得实验集团学校“精品课”大奖。我们要继续发扬英语组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骨干引领,做强英语学科,扩大我校英语学科在区域内的影响。

4)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劳技等学科

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本学科的相关因素,让学生对艺术、科技、体育等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以科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等;通过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 

2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特色。

学校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1)拓展课程

学校逐年引入实验学校一至四年级社会人文课程,并作再度开发,逐渐打造成特色校本课程。

课程

文化课

儿童经典

作品赏读

儿童诗歌

创编

儿童经济

经典诵读

教材

改编实验学校教材

改编实验学校教材

与实验学校合编

改编实验教材

选自《每日一诵》

 

教学

目标

走进大千世界

探寻文化渊源

呼吸文化气息

感受文化魅力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激发创作欲望,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普及经济知识,培养现代经济意识。

积累名段佳篇,培养语言感受力和记忆力。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

1

1

1

1

开设

时间

 2008学年

 2009学年

2010学年

2011学年

 

2012学年

 

2)活动课程

学校一校一品文化内涵入手,构建颇具特色的课程方案:

* 结合“主题月”开展的系列活动。如:每年举行“体育节”“校运会”、艺术节“迎新联欢会”、读书节的“捐书活动”等。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时间

主题月

既定活动

时间

主题月

既定活动

2~3

礼仪月

礼仪知识竞赛

9

爱校月

敬师爱校

4

科技节

小制作评比

10

读书节

捐书活动

5

民族月

感恩活动

11

体育节

校运会

6

快乐节

六一联欢会

12

艺术节

迎新联欢会

   * 繁星点点——“星”文化探究课程

以宇宙中部分星球为专题,学习相关知识,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

习,教会学生基本的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使学生自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馈)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模块

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星”

知识

1、看图认识各类星星。

2、初步了解星星的种

类及造型特点。

3、激发学习观察兴趣。

1、学习收集资料、处

理资料。

2、自主关心相关的

天文信息。

1、多渠道收集各类

“星星”的资料,并

制作演示文稿。

2、选择一颗星与地

球作比较,形成研究

报告。

“星”

文化

1、观看星星视频资料,

感受星际的辽阔。

2、唱一唱、画一画,开

展相关的小型竞赛。

1、收集“星”文化资

料。

2、诵读相关美文。

3、以各种方式描摹

美丽的“星”。

1、吟诵相关美文,

体会内涵。

2、用自主制作的作

品布置教室。

“星”

内涵

1、认识以“星”命名的

科学家。

2、了解科学家的事迹。

3、体会“星”之内涵——

乐于求知、勇于攀登。

1、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2、探究以“星”命名

科学家的缘由。

1、组织宣讲,弘扬

科学家精神。

2、汇编《星路历程》,学习身边榜样。

3、汇编《星语》,感

恩母校。

* 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A、春、秋两季考察活动

学校将每年春秋两季组织的社会考察活动组成系列,每位学生510个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考察活动面。

年级

学期

地点

内容

一年级

第一学期

人民公园

上海木偶剧场

找秋天

 

第二学期

世纪公园、上海气象馆

找春天      科技考察

二年级

第一学期

上海野生动物园

观察动物   画动物

第二学期

长风公园

少先队历史  海洋生物考察

三年级

第一学期

中山公园

缅怀先烈

第二学期

上海科技馆

现代科技体验与考察

四年级

第一学期

浦东凌空大观园

交通法规教育主题活动

第二学期

西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震科普馆

走近地震,了解地震,爱国科普教育

五年级

第一学期

奉贤玉穗苑景区

走进农村,参与实践

第二学期

少年军校

当一天迷彩小战士  国防考察

B “半日考察”活动

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各年级组动用家长力量,挖掘社会资源,再经教导

处协调,以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年级组活动序列,深化社会考察活动的内涵。

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一年级

上海昆虫馆

养乐多基地

二年级

梅陇消防队

曼可顿体验馆

三年级

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

好八连(国旗队)

四年级

上海市卫生学校

华东理工大学

五年级

钱学森图书馆

上海南站

3)“快乐活动日”

“快乐活动日”与一校一品建设相结合,课程分为“拓展课、俱乐部、体育活动课、益智坊/小影院”四大板块。“快乐智多星”俱乐部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组建芭蕾舞、歌曲演唱、创意吧、编织、折纸、刺绣、健身舞、篮球、足球等各种兴趣班(队),供学生选择。“益智坊”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小影院则每周轮流安排学生进入学校小剧场观影。

4)阳光体育

学校严格执行“三课二操二活动”的规定,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安排每天下午2:30~2:50为全校性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表),各班在指定场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活动项目和器材定期轮换。每年的体育节举办“校运会”盛事,请来全校家长参加闭幕式。完成足球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做好实施、推进工作。抓好各类运动队,重点建设足球、健身舞优势体育项目,提高游泳合格率,使学校体育工作位居全区前列。

5)心理健康课程

两年内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课程资源。

 

二、教学实践

(一)基本目标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方面的行动研究,强化课堂有效行为,以教师的“善教”促进学生的“乐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数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度以及学业水平指数方面均有进步,学生的学业负担综合指数有所降低;学生在体质健康、身心健康指数方面均有提高。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数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度以及学业水平指数方面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学生的学业负担综合指数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学生在体质健康、身心健康指数方面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三)具体实施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有效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减负规定,控制双休日及平时课外作业总量;专课专用,不搞全班性补课,为落实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供切实保障。

2坚持以教学流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学校教学流程监控体系分为三个层面:校长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深入一线听课,及时根据反馈情况提出对策意见;教导主任全面实施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座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教研组、备课组检查落实教学流程“五环节”,组织研究教材教法,解决存在问题。

3重视学科德育,倡导“无痕”育人。构建和谐课堂,谱写温馨教室里的温馨故事。立足“乐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善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蓄力。

4、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方面的行动研究,强化课堂有效行为。扎实开展“四课制”、“实验教材每周一磨课”等分级分类校本培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课例研究”,引导教师反思自己课程改进和开发方面的实践,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以“聚焦课堂,提高教师“善教”能力为本的校本培训特色。

5、强化教导处职能,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坚持一月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制度、两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一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确保计划的安排与落实、各项工作的检查与反馈。

2)结合教学“五环节”流程管理,开展“命题研究”、“双休日拓展作业设计”等专题研讨;结合“每周一磨课”、“伙伴式课例研究”等平台,聚焦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借助“教研论坛”、教师读书活动、校际教研,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力促教研组活动的有序、高质、高效。

3)教研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发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网)”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评课、交流学习心得活动,重视“学科资源库”的资源积累与共享,不断更新、完善“教研组工作”栏目内容,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研组建设。

4)教导处加强对教研组的考核,完善“书香组”、优秀教研组、示范教研组(备课组)的评比办法,鼓励教研组争先创优,形成特色。

 

三、德育工作

(一)基本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围绕快乐小学生、礼仪小公民、攀登小勇士,创新小能手的“四小”培养目标,以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为契机,以两纲精神为指导,创新德育课程,提高德育效能,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求自主、求创新,争做“四好”少年。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9月)

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课程,德育特色凸显。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学校有区级以上德育课题,获评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三)具体实施

1、根据学校德育核心理念及育人目标,完善分年段德育目标。以《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实践为契机,结合校内外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挖掘学科教材中契合的教育内容,梳理、统整,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德育课程及德育运行机制。继续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绿色生态教育等,确定新的生长点,创新活动、细化措施,争创区“法制特色校”、“生态学校”。

2结合创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根据学生的行为现状,确定校级落实项目及分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点,通过说说、演演、做做、评评等方法进行扎扎实实的指导,关注细节、即时强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结合“‘智多星’一校一品”建设,建立德育评价系统,形成德育激励机制。开展 “快乐星”、“礼仪星”、“攀登星”、“创新星”个人四星争创活动和“星级班”、“特色班”班级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自定标准、自创特色,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梳理校本校园文化活动序列,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 “温馨教室”的创建、“四星少年(儿童)”和“星级班”的评比打造乐学、愉悦的班级文化;结合阳光健身活动、校运会、迎新会、特色项目创建等塑造健康、活泼的艺体文化,结合读书活动积淀礼贤、高雅的书香文化,结合校园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生动、和谐的环境文化。

5、通过年级组研修,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学校德育处与年级组根据热点问题及本校德育现状,每学期组织德育论坛、班主任(辅导员)沙龙等德育研讨活动,人人参与,以提升全员德育意识。通过专家讲座、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等方式,鼓励班主任(辅导员)形成自身教育风格,以促进其专业发展,使学校有获评区“育人奖”的特色班主任(辅导员)。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站开辟“知心话”专栏,由团员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烦恼,小困惑。根据创建要求及学生实际,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咨询室,在解疑答惑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7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育人形式及内容;汇编好每一届上实附小毕业生《星语》纪念册,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思考;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委会职能,利用校网络、校刊等平台,共商育儿方法,交流育儿经验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求知、勇敢攀登

四、教育评价

(一)基本目标

坚持素质教育,践行“轻负优质”,开展教育评价研究,构建“注重素质、尊重个性,多元评价,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反思学校已有的评价体系,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进一步探索并逐步优化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使之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具体实施

1、注重综合评价,关注可持续发展。学校不按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名次,班级不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为教师、学生松绑。

2、结合争创“四星少年(快乐星、礼仪星、攀登星、创新星)”活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争做“乐于求知,勇于攀登”的好少年。

3、结合每月的班级“流动红旗”常规评比,促进养成教育;结合“星级班(特色班)”创建活动,建立班级团队考核评价机制,藉此营造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特色。

4、结合“快乐活动日”中的“快乐小达人”月评活动,鼓励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培养情趣,愉悦身心。

5、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五、特色建设

(一)基本目标

     围绕“把学校办成有‘实验’特色的、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这一办学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做强已有的特色项目,培植新的特色“生长点”,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找准方向,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形成新的特色“生长点”。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学校再有12个项目获评区特色团队或特色项目,学校获评区体育特色学校。

(三)具体实施

为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创造实验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以下为特色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1、做强已有的特色项目

1)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运用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设点布局学校”、“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将法制教育、绿色校园建设、信息化工程、校园足球运动融入学科教学、德育活动,做大、做强、做精致,形成具有上实附小特色和品牌的“环境文化”、“科技文化”、“足球文化”。追求优势特色再发展,打造精品型的学生活动。

2我校健身舞已连续两届荣获徐汇区艺术特色项目并于2010年起连年承办区健身舞杯赛。我们将在创成绩的同时,做好普及、渗透工作,使之成为校园特色文化之一。

2、培植新的特色“生长点”

1)我校在体育教育方面有良好的基础,阳光体育成绩卓著(2010年获一等奖,2011年获金奖),足球特色已有显现,堪称“校奥运会”的闭幕式隆重而热烈,也在区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挂牌“体育特色学校”。

2)我校的艺术特色项目现仅有“健身舞”一枝独秀,校合唱队位于区二级梯队,校芭蕾舞队尚在起步阶段。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打造精品团队,争取艺术奇葩竞相开放。

3)我校的科技教育已有起色(自2011年起多名学生在区科技项目比赛中获奖),我们将积极挖掘潜力,开发资源,争取在特色创建方面有所突破。

3、学生拥有拿手特色项目

充分挖掘拓展、探究课程,以及俱乐部活动功效,使其成为学校科技、艺术、

体育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推广不同的活动内容,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全校同学在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中人人有一至两个拿手特色项目。

4、建设特色项目教师队伍
特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特色教师队伍。学校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聘请市、区教育专家担任指导(或顾问),聘请学有专长的家长及社区人士担任活动的辅导员,指导有关活动开展,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教师们打开眼界,多方吸收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学习一技之长,发挥专业特长,为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起积极作用。力争在三年中形成一支由二至三位在区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教师领衔、1015位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组成的特色项目教师队伍。

 

六、队伍建设

(一)基本目标

立足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能创新”的师资队伍,进而打造一所以“善教”促“乐学”,师生和谐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根据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学校全面启动骨干教师工程,重点抓好15%~20%校、区级骨干教师队伍,使其能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全校25%~35%的教师能成为教学骨干,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挂牌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三)具体实施

1、学校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关注焦点,修订、完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对照规划,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校长亲自负责,团队精诚合作,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基于《上实附小师德实施细则》,加强师德建设,树榜样,树正气,以

形成全体教工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师“爱”氛围,形成三爱精神------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师德教育的考核反馈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教育为主,奖罚分明。同时,学校还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3引入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优质资源,共享集团学校研训平台,结合本

校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有效模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的研修形式,逐步形成校本研训特色

1)“四课制”——聚焦课堂教学

我校引入上海实验学校教学“四课制”活动(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第一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展能课,第二学期组织另外“三课”活动。“四课制”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提前一周下达教材,教师独立备课,借班上课。该活动为各个层面的教师教学比拼的重要舞台,也是校本研修系列中分量最重的赛事

学校借助“四课制”活动丰富研修形式,促进学科教学。参赛者需撰写的“教后反思”,每位教师至少对3堂展示课上网评课,点评认真、意见中肯的教师可获“玫瑰奖”。教研组则组织评课活动,校领导根据自身教学专长亲临教研组作全面点评。

2)专技赛——关注专业素养

学校从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特点出发,组织专技比赛,作为“四课制”教学赛事的分支,如:考查语文教师文字功力的现场作文、“文本细读”;考验数学教师基本技能的数学题解、单元练习命题;检验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chant创编、阅读分析;测评综合学科教师综合能力的课件制作、活动方案设计等。

3)论坛/沙龙——创设合作情境

我校积极为提升教师群体提供做强的条件,每学年轮流组织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论坛”和“德育沙龙”活动。“教研论坛”着力营造教研氛围,打磨教研组的教研能力。“德育沙龙”的开放度更大,互动性更强。各教研组或年级组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制定命题,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扎实的研讨活动;学期末,一一以团队形式展示。

4)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文化内涵和学术素养,是学校校本研修又一个基本点。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读书论坛”与“读书沙龙”作平台,“书香组”和“读书民星”的评选为激励机制,提高读书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安排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专业书籍并组织测试,同时开出书单供教师选读。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的论坛平台,每月推出阅读文章,组织教师阅读跟帖,校领导(版主)亲自在教工大会上作评点。

5)颁奖会——凝聚校园文化

学期末,学校汇集诸项赛事,组织隆重的颁奖仪式(有“小奥斯卡”美称)。评委代表上台朗读精心撰写的获奖课评语,获奖教师当场接受专家的“拷问”,教研组或年级组(包括后勤组),及至共青团、男教师团队则以各种形式作展演。营造学术气氛,凝聚校园文化。

6)“六个一”——落实常态管理

学校将组织各项活动赛事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系统策划,规范运作,建立起“六个一”校本研修制度:即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执教一节“邀请课”(“四课制”除外)、上传一个课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上网点评一堂课(“四课制”评课另计)、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学期(年)末逐项考核。通过制度化建设,使校本研修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也为实现长效研训提供机制保障。

4、学校要花大力气培养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徒带教、骨干引领、校星级教师评选机制等,形成校、区骨干教师分级培养的梯队,促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化;支持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鼓励教师职称升级,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以期达成《上实附小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目标》中各项指标要求。、

5、学校要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视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对青年教师作适合个体的规划及培养,搭建平台,鼓励冒尖政策向青年教师倾斜,为他们的学习、研究创造各种条件,也为他们的才能展示提供多种机会:组织参加市区各类培训、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对外开课,以及安排师徒带教等等。

6、倡导团队合作,开展良性竞争。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开展以团队研究形式为主的主题研究活动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团体内的教师互为资源,互为参考,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一位教师上课,全组一起研讨,你我共同提高,建构起个人成长、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合作培训结构。

7、借助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网)”平台,拓宽校本研修天地,全方位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网络教研机制:网站栏目责任到人,职能部门及时督查,教研组长落实管理,教师及时、正确地上传资料。将网络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与教研组考评挂钩,藉此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教研组创建网络教研特色的积极性。

 

七、教育环境

(一)基本目标  

结合创建区生态学校、市文明单位,软硬件共同打造“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学校形成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24~20136月)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并凸显开放式育人环境特色,学校获评区生态学校。

第二阶段(20137~20149月)

    学校形成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获评市文明单位。

(三)具体实施

1、结合创建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创设开放式育人环境,将美化校园与创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1打造我校一校一品“快乐智多星”物质环境:建立以“快乐智多星”为大幅背景的“智慧屋”;各班教室门口的班牌以“快乐智多星”为底板,除了课程表、班级“全家福”照片,还有班主任及家委会的寄语;每个教室的“星星榜”内张贴孩子们的照片及争星成果。

2营造“书香致远”阅读环境:学校利用田园式图书馆、书吧、书屋及班级图书角创设舒心的阅读环境,利用“读书节”营造阅读氛围,利用“阅读手册”检测阅读效果并促进亲子阅读。

3开展“给小寿星送祝福”活动:学校的电子屏幕每天滚动“本周一年级小寿星”祝辞,校园网同时给这些小寿星们“寄”漂亮的电子贺卡;二至五年级的班级壁报栏里辟有“本月班级小寿星”版块,小寿星的照片周围写上老师和同学的祝福。

4师生共建“育人墙”:学校大队部发动同学创编校园文明口号,并将它们制成精美的宣传牌,张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师撰写“爱生格言”,制成图文并茂的装饰画装扮走廊、通道,提醒老师们自觉地将“爱生格言”付诸行动。

2、倡导感恩精神。学校每年汇编上实附小毕业生《星语》纪念书籍,引导学生尊师爱友,感恩母校;学校自2011年起将平时的校园生活片断拍摄保存,每个学期末制作成《记录上实附小》纪录片,珍藏起学校生活美好的记忆。

3学校结合师德建设、文明班组评比开展温馨办公室创建活动,营造进取、和谐的人际氛围;结合“四星少年”、“星级班”评比推动温馨教室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4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召开一月一次家委会会议,全校家长参加校运会、迎新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每学期开展家长问卷调查、组织亲子阅读等,多渠道吸引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参与学校管理,并为学校提供社会教育资源。

5、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创建平安校园。如:设立六米线”家长校内等候区,保障放学接送安全;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演练,帮助师生掌握逃生技能;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6、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眼新发病率(低于9%)和传染病发病率。

7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建设一支会当家、能管理、讲团结、肯吃苦的行政后勤队伍。倡导“注重细节,追求精致”的工作作风。后勤工作规范、优质、高效,获得师生认可。

 

第四部分:素质教育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素质教育实验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书记为共同责任人。各职能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2、教育科研

《以“四课制”为核心的教师综合学习活动的系统策划和实施的研究》已列为2011年区重点课题,《建立系统赛训机制 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也成为本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中“队伍发展”板块的子项目,上述两个专项研究也是统领全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性项目;《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动态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已列为2012上海市中小

学德育研究协会课题,该课题则为学校德育实践项目。学校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安排实务培训,有效开展课题指导工作。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改,进而提升办学质量。

3、管理保障

围绕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创建工作总目标和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及阶段目标,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年(分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学年末,根据时间节点分层面检查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工作成效,分析未达成原因,并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整改。

4、制度保障

学校已有较完整的一套规章制度,在“素质教育实验校”创建工作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修改或重新制定新的制度和政策。

5、政策保障

我校的“区域班”与“地段班”“双轨”办学模式是区教育局给予我校的政策扶持,它为提升我校生源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学校必须慎重、稳妥地做好区域班的招生工作,平衡好“区域班”与“地段班”的关系,实现该政策的价值优化,以期获得这一“优惠政策”的延续。

6、社会保障

学校地处凌云街道,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促成了街道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街道的联系、沟通及合作,建立开放的育人环境,创造双赢的良好局面。

7、后勤保障

全心全意服务于师生,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高品质服务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创建工作助力。

                                            201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