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课堂教学小智慧
忻乐
本节课的主教内容为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大提琴独奏乐曲——《天鹅》,它是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最为温婉、抒情的一首,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欣赏乐曲《天鹅》,同学们能在课堂中初步感受大提琴独有的音色;了解大提琴的相关知识;品味大提琴曲独有的那份忧郁、凄美的情绪;激发对弦乐及西洋乐器的喜爱。
在听赏大提琴曲《天鹅》之前,我将《老爷爷赶鹅》的复习演唱作为上一节课歌曲学唱的延续,同时为新课《天鹅》听赏作铺垫。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题材音乐作品的审美情感与趣味。复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带着欢快、兴奋之情演唱《老爷爷赶鹅》,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对歌唱时的声音位置提出要求,对鹅叫声“嘎”的演唱进行优化,并且在歌曲空档处增加拍手及有韵律的感叹词,使第二次的演唱更具趣味性。
进入新课部分,《天鹅》的第一遍听赏开始了,学生们边听边思考本首乐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演奏的乐器。学生在乐曲情绪及速度上都能够达成一致,而在演奏乐器上则存在分歧:有的同学觉得是小提琴演奏的,有的听出来为大提琴。于是我分别演奏了一小段大提琴和小提琴乐曲,让学生亲耳感受到,大小提琴音色上本质的区别:小提琴音色较为明亮清脆,表达乐曲情绪往往比较欢快委婉,而大提琴音色则比较低沉、浑厚,表达乐曲情绪往往比较抒情、忧伤。有了清晰的比较之后,学生一致认为乐曲所表达的音乐特质最符合优雅的天鹅,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天鹅》,主奏乐器为弦乐家族中的大提琴。之后我让同学们一边观看秦立巍演奏的《天鹅》视频,一边带领同学们模仿拉大提琴的演奏姿态与动作,鼓励孩子们上台亲自触碰体态庞大的大提琴,感受音乐仿佛从自身虚拟的演奏中流露出来,伴着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如痴如醉的演奏,让湖上天鹅的美景在眼前不断呈现。其中,学生切身的模仿加深了对大提琴的认知与了解,提升了对弦乐家族成员的兴趣。通过对视频音乐的欣赏,我向学生简介中国青年的大提琴家秦立巍,为学生树立华人在世界音乐界的榜样,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渗透了人文精神。
在接下来的音乐主题欣赏环节中,我坚持原则——发挥想象、结合画面、感受音乐。因为乐曲不仅仅只是悦耳动听,它的画面感是非常鲜明的,能够很好地激发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不仅仅能将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旋律中,更能将自己放进身临其境的画面之中,感受多维的音乐世界。乐曲的钢琴伴奏织体,选用了分解上下倒置的手法,呈现出夜光下,那微波荡漾的湖面,为大提琴主题的出现与进行创设了温馨的音乐情镜。而大提琴音色缓慢中带着韵味,仿佛湖面上那只徐徐前行、悠然自得的天鹅,时而昂首高歌时而缓行歇息。学生们通过认真地听赏,很自然地感受到了钢琴伴奏的真正意境,衬托出大提琴的优美婉转。
欣赏“呈示部乐段”与“再现部乐段”的过程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仔细学习“呈示部乐段”之后,把“再现部乐段”乐谱与之相比较,学生能很快发现两个乐段中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再结合听辨的过程,两段中一些元素的改变被学生们一一发现,从而引出新的乐理知识——力度记号。力度变化、速度变化成为两个乐段后半句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哼唱旋律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使用大提琴代替钢琴拉出主旋律,这使得孩子们既能感受到乐曲本身大提琴的音色属性,也提升了学习旋律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运用听、观、唱、想四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走进优美的音乐,树立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容,争取以音乐的美丰富孩子们单纯的心灵。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