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从四课制中成长起来的
傅筠
“四课制”对我而言着实有特殊的意义:我可以很自豪地宣称:我就是从四课制中成长起来的!
初尝识,使浑身解数尽显“花招”
跨入上海实验学校的大门已整十七个年头!四课制足足陪伴了我十二年……回首第一届的全程参与,年少的我焦虑、紧张、忐忑……众所周知,实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学制到教材、从教法到学法都独立成派,从不与外界相联系,故没有参加徐汇区各类教学比赛的机会。因此,学校层面的全面比武,无疑是一次真刀实枪的教学水平的比拼。
记得那时,老师们全情投入且又默默练内功,生怕被同事偷了招式,所有的看家本领都会在赛课那一刻全部展露无遗。记得参加第一届赛事:为了确保课堂质量,我赛前紧张地给孩子们下“毛毛雨”,现如今看来是有“作弊”之嫌;为了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挖空心思想尽花招,今天觉得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胡椒粉”;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既拍录像又配音乐,整堂课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专家们的眼光是犀利的,当时的教导主
再尝试,扬了长处却难藏拙劣
第二次比赛的目标很清楚:保三冲二!记得当时参赛的那一课叫《诸葛亮和小皮匠》。我在本堂课中将我班长于积累,词汇语言丰富的优势尽情展露,不是安排背诵名言的环节,就是安插了诸多脱离书本的说话训练。记得那时有一批苏州来学
又尝试,依样画葫芦却不解教学真谛
第三次比赛,若再得三等奖,同事们扬言,从此后我将有个绰号:小三子!为争一口气,拼了!印象很深,我执教的是《蒲公英的种子》,短短的诗歌,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本篇教材我就相当对胃口!因此信心陡增。
当时,二期课改刚刚试行,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
现如今,边实践边探索边思索
中间有几年到了闵行区,跟随了两位特级教师,参加了区级以上的教学赛事,算是小有成就。但说实话,那时参加区级比赛的压力还真不及当时参加实验学校校内的比赛大。归总原因:闵行区教学质量相对比较薄弱,而实验教师能人云集,高手多多,当然不敢小觑。
之后跟随
每一次参加“四课制”赛事,比出的尽是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想这就是举办教学比赛的目的所在:“四课制”赛事不仅仅是为了评奖项,更为了让我们有静心聆听专家指导的机会;有近距离观摩同行课堂表现机会;有再一次摸索教学动向的机会……我就是这样在“四课制”赛事中成长、成熟,或许还将伴随他慢慢变老,但是这一路走来,我走得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