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制”中历练 “特色课”上发展
——“四课制”随感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费黎
08年梅陇第三小学翻牌为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依托实验学校管理机制,推行实验学校办学模式,实现徐汇区“建峰填谷”新举措,学科带头人毛福敏担任校长,引入实验学校优质资源,学校办学质量获得提升。毛校长非常重视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提出了切实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能创新的教师队伍。”由此翻开了上实附小崭新的篇章——“四课制”,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
学习篇——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营造读书氛围,每学期组织教师研读一本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书籍,提升教师的文化内涵。例如看了《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一书,体会到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教师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教师作为终身的职业,就应该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读了《班主任兵法》一书,深深赞叹
除此之外,毛校长还带领几位校领导每月推出阅读文章,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的论坛平台,组织教师阅读跟帖,我也因此学习到许多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have fun”(开心)的教学方法,学习着并快乐着。
教学篇——扎实开展“四课制”
“四课制”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提前一周下达教材,教师独立备课,借班上课。学校已逐步形成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善教”能力为本的校本特色。
从制定课题到正式上课只有短短一星期准备时间,而且首次实行借班、跨年级“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增加了难度,使我深感“压力山大”,但是有难度更要上出深度,这也是我要努力追求的高度。感谢毛校长在评课论坛上提出的宝贵意见,我深知教学上还有很多改进之处,我将继续努力。参赛者除了进行教学评比还需撰写“教学反思”,我执教的《迷人的夜景》一课及教学反思得到了毛校长的好评,荣获首届中年教师“特色课”,在第二届中年教师评比中我执教的《千变万化的手套》一课也获得了“特色课”的佳绩。比赛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对其它教师的展示课开展网上评课、交流学习心得,由于我的点评认真、意见中肯,连续两届荣获评课论坛“玫瑰奖”。
每学期教研组还开展“伙伴式课例研究”,聚焦课堂,提高课程执行力。毛校长深入各学科听课、评课,教研组老师们课后修改教案、反思教学,通过丰富的研修形式,促进学科教学。正是有了“四课制”的历练,才促使我不断成长进步。
研究篇——学会课题研究
毛校长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大胆尝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课题论文,她经常在全教会上激励中年教师不要习惯“安稳”状态,要敢于挑战、乐于进取。有一天毛校长找到我说:“你怎么没有申报科研课题啊?”我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对课题研究没有把握,写不好。”毛校长亲切地说:“学校翻牌之后,你对校园环境建设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就以“校园文化”为主题,这个课题有研究的价值,我当你的组员,和你一起写。”毛校长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有了信心,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上实附小依托实验学校丰富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形象和教师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在区内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校园文化建设既体现了一个学校外在的、独特的品牌与形象,也体现了一个学校内在的、综合的实力与底蕴。期间,毛校长撰写的中期报告和论文给了我很多启示,学习到她的文章规范、措辞精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写的课题《创建温馨校园营造校园文化有效策略研究》获得了徐汇区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本学年综合教研组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结合学校“一校一品”建设争创“四星少年”的活动,探索校本研修有效模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的研修形式,以繁星点点——“星”文化探究课程为专题,学习宇宙中部分星球的相关知识。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每学期,毛校长要求科研组长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怎样规范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以及科研论文的选题、格式、类型等,力推我们能尽快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创新篇——不断探索求新
《以“四课制”为核心的教师综合学习活动的系统策划和实施的研究》已列为2011年区重点课题,本学期的中教评比突破以往“四课制”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之“精教论坛”成为我校创新活动的重中之重。各教研组将研读书籍、课堂实践、论坛互动为一体,开展了系统的研讨和实施。
综合组研读了《有效教学艺术》这本书籍,学习了“导入教学”的功能和应用,通过音乐、美术、信息、自然、体育五门学科的不同导入方式,以“设计有效导入,激活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颇具学科特点的教学展示和交流研讨活动,最终获得“最佳论坛奖”的殊荣。开展精教论坛,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上课展示和研讨论坛,让我收获良多,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成绩见证成长,稳步确立发展。自学校翻牌以来,“四课制”的综合学习活动已逐渐形成“积极进取、合理设计、稳步推进、反思建构、循环深入”的研究思路,以综合实践的形式进行整合策划,以点带面,广泛参与,直至今年的“四课制”已趋常态化、规范化。可以说,经历了一条艰辛的路。我因“四课制”的成功而喜悦,也因“四课制”的挫折而迷茫,更因“四课制”转变了教育观念。我将继续在“四课制”中学习、研究、创新;在“四课制”中历练、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