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真心放你的手心
陈燕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更快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养成良好的习惯远比学到知识来的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身为他们的班主任,要想“收服”这些“小猴子”,一定要“收服”他们的心。我的“法宝”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与老师的相处中建立起感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点滴爱。校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记载着他们的欢笑与成长。整洁明亮的教室里,绿色清新的生物角,摆放整齐的各类图书,记载成功的星星榜,创意无限的手工制品,讲台上还有贴心纸巾盒……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但能使人感受到校园的朝气,更多了份家庭的温暖。
案例一:
于细节处真心理解学生,于细微处关注、关怀学生,这样所带来的感动或许比不上表扬奖励来的明显,但却能细水长流地令人感到温暖。
秋冬季节,每天的值日生为了擦教室的地板,会去搓洗抹布,双手被冷水冻得发红。看着他们边甩水边放在嘴边呵气暖和的动作,我感觉有些心疼。这些家里的宝贝们,平时很少做家务,但对于班级劳动却很是积极。为了鼓励他们,也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双手,我准备了一盒护手霜,让每天擦地板的同学洗完抹布,洗完手后涂抹。小小的一个举措,却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惊讶。起初,几个男孩还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我拉过他们的手,边帮他们涂边说:“双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几乎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所以要好好地爱护呀!”渐渐的,大家都习惯了这一个小动作,轻轻地揉着双手的同时,更有一股暖流在眼中、在心头涌动。老师像朋友像妈妈,在这种亲情似的被关怀感染下,老师更能走进学生的心。
案例二:
孩子每天都在亲身地感受着大人们的行为举止,并在自己心灵深处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而教师的行为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平时的一个爱心举动,也许就会感染学生,而这份爱心也会在同学之间彼此感染,彼此温暖。
学习生活中难免遇到学生生病缺课的事。一开始,当病假学生家长来校拿作业时,我总会准备一张纸,把当天主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重要事务等记录好放入作业袋中交给家长。为了避免因忙碌而疏忽这一工作,一早我就会提醒同桌帮忙收齐当天发下的所有物品,放学时交由我来整理。记得有一次,小李生病了,而到了放学后我才想起作业袋还没整理。这时,小王把早已整理装袋的作业本交给我。我还是按照习惯在最上层贴了一张纸,上面写了当天的上课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这时小王在旁边提醒在书上第几页,重点是什么,还备注了“穿校服”和“带好个人卫生用品”的要求。我有些惊讶:“怎么会想得如此周到?”小王说道:“上次我发烧在家休息好几天,怕缺课太多,上课会听不懂,就叫妈妈每天到学校把作业抄好我在家先做起来。后来,老师你把每天的上课内容也都写上去了。我就在家先看看书,再做作业,觉得自己也能跟得上。所以我想其他生病的同学也一定会这样想,那就不会担心缺课影响学习了。”第二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这张纸,并且把小李妈妈写给小王的感谢词读给大家听。很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自发地为男孩热心关爱同学的举动鼓起掌来。渐渐地,这个习惯推广开了,从偶尔的提醒到无需提醒的自发,不管是同学生病还是因事暂时离开教室,每个人都能把周围同学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他人为我服务,我也要为他人服务,由生病——收到作业——为他人准备作业而引发的一系列思想的感染,基于学生生病担心学业的切身之感,因而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之间更和谐更融洽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用智慧来点亮我们的教育工作,用我们的真心去感染每一个孩子。老师的一个举动,也许就能影响孩子的一个习惯。愿“温暖”在我们每个人手中传递,温暖每一个人。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