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我的教育小智慧(汪庄赟)
作者(来源):汪庄赟    发布时间:2013-03-12

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考

  汪庄赟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得再多也是枉然。但是如果你有思想、会思考,则能真正学以致用,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期课改的核心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为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仍旧在于思考。因此,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不打断学生的思考成为了教师首当其冲的责任。

以下的两个案例有效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案例一:

周练课上非常安静,孩子们正在认认真真地做着卷子。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审题不仔细,将“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中的第二个括号,组成了词语,由于是单元周练卷,关乎成绩,所以我非常着急,连忙提醒,“同学们,你们注意一下,这道题应该是……”我的大声提醒使得几乎所有孩子都停了下来,包括那些原本做对的。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漏掉了阅读中的划线题,于是,我又进行了全班性的提醒,“划线题不要漏啊!”之后,“同学们看清楚题目,是数句子,不是数小节”……

诸如此类的“教诲”,我在最初几个月的练习课上时常会发生。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样总是在孩子们思考的时候突然提醒,打断他们的思路是一个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一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存在这些问题,全班性的停笔听我讲解似乎没有必要,二来,孩子在做题时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此时,我的一次次提示正好打断了他们的思考,在如此条件下的提醒,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破坏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连贯性。事实上,我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考:其一,在做题之初,就将学生易犯错的地方讲解清楚,以免中间重复;其二,当问题出现时,可以个别小声提醒,而不是全体停下来。之后的几次练习,我秉持了不打断学生思考的原则,做题效果好了很多。

相同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授课上。

案例二:

在实验教材一上语文第22课《猴子修路》的新授课上,我提出了如下问题:“猴子修路成功了吗?为什么?”然后请学生思考几分钟回答。很快就有同学主动举手回答自己思考后的结果,“猴子修路没有成功,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还在讨论修路的事”……接连两位同学的答案都未达到点上,但我没有马上公布正确答案,而是期待着在自己的略微提示后,同学们思考出最正确的答案。终于,之后的第三位学生答到了点上:“猴子修路没有成功,因为光动嘴不动手,这条路永远也修不成。”这句课文中的原话,更能揭示这篇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节下课后,我作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按照我先前的做法,我可能会在第二个同学答完后就讲出正确答案,这样便能节约课堂的时间。但我认为课上我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理由打断学生的思考。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人空间,除了时刻关心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结果外,还需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思考有时是一种“慢”艺术,教师应有耐心,切不可急于将知识塞给学生而打断学生的思考。

 201312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