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读书更教做人
——读《“人”是怎么不见的》有感
王璟璟
近来,在忙碌的教书和班主任工作之余,读了毛校长推荐的黄玉峰老师的《“人”是怎么不见的》这本书,感慨颇多,佩服连连!感慨黄老师的“离经叛道”,感慨他的“直言不讳”,佩服他的“扎实功底”,更佩服他拥有一颗善良之心。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首先应站在育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黄老师书中很多篇幅都把“以生为本”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以生为本”并不是教育改革的口号,更不是教师拿来写文章的理论标签。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这才是“以生为本”的第一步。接下来,重要的便是如何把意识化为行动,如何把意识付诸实践。我们时常感叹如今的老师非常忙碌,但是忙碌之中有多少是真正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每一届一年级新生都能在学校门口的电子屏上收到生日祝福,小寿星的名字每天滚动播放,充满人性化的举措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学校便是学习驱动力之一。可想而知,把理念化作行动,融于我们的教育细节中是何等重要!
从教育到教学,同理可得,课堂教学中更应多一点人文性,让课堂多一点色彩,多一点灵气!作为语文老师,跟黄老师有一样的担忧:现在的语文课少了书声朗朗,少了各放异彩,究其因,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没时间肆意阅读,语文课少得可怜,语文书却厚厚一本。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又该怎么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教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呢?恐怕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如黄老师所言,老师要“嘴下留情”,少讲一些,多留些时间给学生熟读、吟诵、品味,何妨来一点囫囵吞枣?前几日,教《我属猪》,这是一篇小诗歌形式的文章,内容浅显,充满童趣,学生喜欢得不得了。于是,我就在课上开展了小组朗诵比赛,学生兴致盎然,无须多言,个个读得精神抖擞、声音响亮、充满感情。朗读指导也免去了,朗读评价也由学生自己来,可是读书却读得出奇得好!在我们的课堂中,或许放手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做一个会教书更会教做人的老师是我追求的境界!
2013.11